content

成语故事:想入非非

 2005-02-12 20:04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在我们日常使用的成语,有许多是来源于佛教经典和故事,象“四大皆空”、“返视内照”、“顽石点头”、“盲人摸象”,等等。成语“想入非非”俗称为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此语出于佛经中的“非想非非想天”或“非想非非想处”。

在佛教中对三界的认识是在人类空间以上,有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以无色界为最高。无色界又分为四天而以“非想非非想天”为最高,也就是三界中的最高天,故又名“有顶天”。

《楞严经》形容此天众生是“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非想非非想处”又《俱舍颂疏.世间品三》:“谓此定体,非前七地粗想,名为非想。若想全无,便同疑暗。有细想故名非非想。”意谓此天居诸天之首,其中众生定力深湛,已经没有下地的粗想,故名谓“非想”。但并非完全无想,尚有细想的状态,故又名“非非想”。这种思想实指这一层次天体众生在这一境界的思维状态,被俗语用作嘲谑人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为想入非非,意义实大相异趣。

关于“非想非非想天”,有这么一则故事。

古时有位小和尚修行,某一夜有妖狐化成美女前来。狐女在屋外以言语及色相勾引,小和尚都可以把持自己,不为所动。狡猾的狐女说到:

“小师父能够以定力拒我,可见修持境界已超过了'忉利天' ('忉利天'在佛教中是欲界六天中的第二天,也就是所谓的'三十三天') 天人的标准。可是如果能让我坐在您身旁,且有肌肤的触碰而不为所动者,就说明小师父已经是'非非想天'中人了。小师父愿意证明给我看吗?”

小和尚在执着心的驱使下同意让那狐女进屋来,其实是上当了。不幸的是,他并没有修炼达到如此高的心性标准,最终把持不住,毁了自己的戒体。小和尚悲痛欲绝,追悔莫及,没过几天就忧郁而死。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