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尔哈齐是满清创立的第二号功臣,他原来的地位就是仅下努尔哈齐一等,各部酋长拜见的时候,两兄弟是同时受贺的,分南北落座。明朝的边将称哈齐是二都督。哈齐同样是在起兵之初就很能打仗的人物,他屡立战功,是努尔哈赤的不可缺少的臂膀。而且,哈齐也是以努尔哈赤的继承人自居的。
自从万历11年5月,努尔哈赤起兵以后,哈齐帮助努尔哈赤先后平灭完颜、哈达等部落,15年,努尔哈赤称王,哈齐称船将,是满洲的第二号人物,手下精兵5000多人,将领40多人。势力相当庞大。朝鲜使者申中一在朝见努尔哈赤以后,哈齐对他说:“以后你们送礼也要送我一份!”口气相当大,哈齐去明朝朝见的时候,明朝对他很是礼遇,按照对待努尔哈赤的标准来看待。
哈齐还和辽东总兵李成梁结成亲家,其实,那个时候,包括努尔哈赤在内对明朝的打算都是仅仅在分庭抗礼上面,还不敢想到灭掉明朝,哈齐本人自认为世受国恩,更应该加力报效,所以,明朝在承认了他们兄弟的地位后,他就认为关于祖父、父亲的仇恨可以了结,而努尔哈赤尽管不敢马上和明朝翻脸,但是,他认清了明王朝的腐败,决定把价钱谈的更高一些,尽快把满洲完全纳入他的领地。
再者,随着胜利的推进,努尔哈赤已经不想让他的弟弟成为他合法的继承人,兄弟矛盾日益激化,最后,在万历37年总爆发,哈齐准备率领儿子逃跑,另立山头,结果,努尔哈赤一怒之下,将其两个儿子全部杀掉,长子阿敏、济尔哈朗被众人求情保下,此后,努尔哈赤不断清洗哈齐的部众,没收他的全部家产,并且,采取阴毒的手段,诱使哈齐掉入他的牢笼,万历39年,哈齐被其兄害死,死相很惨。明朝知道后,痛加追悼。
此后,哈齐的家族不断受到打击,直到皇太极即位的第四年,哈齐家族发誓不敢背叛可汗,然而,不久,哈齐的长子原来排名第二的大贝勒阿敏就被皇太极幽禁,死于高墙之下。只有幼子济尔哈朗为人狡猾、善变,取得了皇太极的信任,清朝立国后,被首封为世袭罔替的郑亲王,是清初的八家铁帽子王之一(肃顺就是济尔哈朗的后裔)。再以后,济尔哈朗荣膺辅政王,和多尔衮一度齐名。
清顺治10年5月,清世祖正式下诏为死去多年的舒尔哈齐平反,这显然是济尔哈朗帮助皇帝摧毁多尔衮势力后的酬庸。追封哈齐为和硕庄亲王,配享太庙,这时,距离哈齐的死已经44年了!
从褚英被杀到皇太极南面独尊
褚英是努尔哈赤的长子,他19岁开始跟随其父起兵,到36岁被杀,其间17个年头,都是在鞍马上度过的,褚英英勇异常、颇识韬略,从明万历26年,征讨安楚拉库开始,大小战役100余次,成为满洲数一数二的勇士,在开国的年代里,显赫的军功使褚英在爱新觉罗家族中特别夺目。
褚英的成名作是万历35年正月的乌碣岩战役。当时,褚英、代善、舒尔哈齐、费英东、扈尔汉等人率3000人去蜚城接应城主策穆特赫的家属,途中,遭遇乌拉贝勒布占泰的埋伏,情况很危急,舒尔哈齐借口白光掠过主帅旗,有异兆,不同意出兵交战,而且,乌拉兵有10000多人,这时,褚英、代善坚决主战,费英东、扈尔汉也给予支持,于是,褚英和代善仅率领1000人,分两路突袭乌拉兵,褚英坚定的说:“凭借汗父的威名,凡我健儿,都应戮力向前.”褚英跨马出战,鞭梢指处,杀声震天,1000精兵以一当十,一战斩首乌拉兵3000级,获马匹5000头,铠甲3000副,阵斩乌拉贝勒博克多父子,乌拉部就此冰消瓦解。这是清代开国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战后,努尔哈赤赐封褚英:“阿尔哈图图门”(意为:广略)的称号。后就以广略贝勒称呼褚英。褚英还是当时满洲最早获得“洪巴图鲁”称号的人。洪巴图鲁的意思就和今天的民 族 英 雄 差不多,不过,一般史书上都解释为超勇。
万历40年褚英声望日隆,努尔哈赤将他捧做继承人,主持国政。然而,当时,努尔哈赤的另外3个儿子和一个侄子都握有重权,五大臣中也分为几派。褚英虽然在沙场上骁勇无敌,但是,在处理和弟弟、大臣们的关系上缺乏经验,而且,皇太极在努尔哈赤面前不断告状,他联合代善、额亦都、扬古利等人向褚英发难,努尔哈赤逐渐对褚英产生反感,在褚英执政2个月后就把他囚禁起来,2年后,杀掉了褚英。
褚英死后,其子杜度、尼堪为努尔哈赤抚养。杜度后来是满清的开国功臣之一,封授多罗安平贝勒,其实,杜度军功很大,他是努尔哈赤孙子辈的少有的名将,而且,地位原来和皇太极平起平坐,和皇太极一样自领一旗,这在当时的爱新觉罗家族中是很显赫的,他的位置仅次于努尔哈赤、代善、皇太极、莽古尔泰、阿敏,排名第六位。但是,因为,皇太极对褚英一向恨之入骨,所以,杜度也是功高不赏,最后抑郁而终。尼堪也是虎将之一,其后晋封和硕敬谨亲王,是入关之初的理政三王之一,后来在湖南战役中被李定国斩首。死后不久,又被顺治追究为多尔衮的亲信,追夺爵位,直到乾隆朝才得以平反。
褚英死后,权力出现真空。这时,代善的势力最大,努尔哈赤本人领有两黄旗,代善自己领有两红旗,其他诸弟都只是领有一旗。但是,代善其人宽柔寡断,手腕远不及皇太极,特别是庶妃告发他和努
- 关键字搜索:
- 入关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