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部门首次调查“民工荒”:广东缺工超百万

由广东省统计局撰写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企业用工调查报告”称,2005年广东民工短缺数量预计超过100万人,且仍有上升的趋势,珠三角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较难及时招到足够的工资要求较低的民工,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昨天,国家统计局网站刊登了这一报告。

  据了解,自去年“民工荒”问题首先在珠三角地区出现后,这是政府统计部门首次对这一现象的情况及影响进行大规模调查。

  2004年底,广东省统计局在珠江三角洲9个地级市的3.3万家私营、港澳台资和外资企业中抽取了329家企业,了解企业用工情况。结果发现,这三类企业目前民工短缺数量相当于就业人员总数的12%左右,据此推算,全省民工短缺总量超过100万人。

  报告说,2004年上半年以来,感觉招工困难企业达到72.9%,无论制造业或其他行业,都有超过70%的企业表示目前招工“很困难”或“比以前困难”。其中,港澳台资企业比重最高,达到近80%.民工短缺对象主要是普通工,而对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需求则较少。

  对于民工短缺现象产生的原因,报告说,主要是由该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现有的工资福利待遇相对较低和新一代打工族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较高追求所产生的矛盾引发。依据全省实际情况分析,这一矛盾的影响将是长期的。同时,经济快速增长也带动了对民工的需求。

  对于该现象对经济的影响,报告认为,民工短缺最先出现在东莞市,而后在整个三角洲地区迅速蔓延,目前主要集中在东莞、深圳一带的制造业企业。而该地区内多种产品占全球市场的比重都很大。在东莞,电子产品制造厂、加工厂、塑料玩具装配厂、家具厂,深圳市的金属制品厂、纺织印染厂等都出现明显的民工短缺现象。

  报告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民工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将会持续一段时期。报告并建议,应提高民工的社会经济地位,对其权益进行保护,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新京报)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