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笑料:村哄乡,乡哄县,小村能骗国务院!

以前有句民谣:“村哄乡,乡哄县,一直哄到国务院”,还以为是笑料,结果不幸被2004年《时代潮》杂志第18期《小村骗了国务院》的报道所证实。

  报载,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刘集乡是一个只有130多户人家的山口村,虚报骗取国家移民建房补助资金300多万元。如果不是看了白纸黑字的文章,还真以为是天方夜谈。国务院能那么好骗?小村咋有那么大神通?猫腻安在?

  一是从现行的管理体制来看,我们的国家专项补贴或救济款的拨付和使用,给谁不给谁,给多给少,往往是看材料,听汇报,即使下来考察,多数也是走马观花,被考察者自然是对前来考察的官员大献殷勤。谁跑得多,跑得勤,照应周全,看谁“争取上级领导支持”争取的力度大,“赏赐”就给谁。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如果是那样,我想这板子不应当打在村长身上,而应当打到国务院的相关职能部门的屁股上。

  二是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的官僚主义作风在作祟,也或许仅仅用一个官僚主义不能够解释。说句老实话,中国如此之大,一旦有情况,仅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是跑不过来的。国务院的手再大也捂不过天,大量的工作还是要依靠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的配合与否是事情成败的关键。假若地方政府甭说“拉偏套”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事情也够大的了,我们不仅要问,他们作为基层政府的乡、县、市乃至省的职能部门是如何把关的?

  有些地方政府就曾做过混水摸鱼吃唐僧肉的事。反正是中央财政的钱“不要白不要,要了不白要”,行使职能过程中不仅存在把关不严,甚至在帮助“通关”。三个臭皮匠还顶一个诸葛亮,何况是一些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地方“小鬼”呢?有些地方领导是谁的钱也敢花,谁的钱也敢骗,剜到筐里就是菜,就可以为我所有,为我所用,拿来先舒服一阵再说。因为这钱可能要比经商办企业创利来得更快,风险性更小。

  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亡羊补牢犹未晚。愚以为应该认真查处山口村的上级、上上级。到底谁在申请补助的过程中得到了好处和实惠?到底是小村骗了国务院还是地方政府骗了国务院?只要真查就一定会水落石出。经查证属实,先让它把吃进去的吐出来,然后该削职者削职,该治罪者治罪,不搞下不为例,看谁还敢骗国务院。

红网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