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谦专稿:给胡温提个醒

在如何处理赵紫阳丧事的问题上,大陆官方正面临着一场自六四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上。尽快让死人入土为安,本是人之常情,赵紫阳的家人自然也不例外。在这一点上,官方也希望快刀斩乱麻,尽快了结赵的丧事,以免夜长梦多,引发社会动乱。可是在如何给赵紫阳盖棺定论上,双方出现严重分歧,迟迟不能定下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的时间。

问题在于,官方至今仍然坚持对赵紫阳评价的底线,即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对赵紫阳在六四中“支持动乱”和“分裂党”的定性。这里,且不说在人死后还要诋毁中伤,实在不合时宜;而且这两项罪名根本就是莫须有,当年由王任重主持的对赵紫阳问题的审查小组,搞了两年多,根本无法坐实。不过,在邓小平的坚持下,硬在中共十四大上批准通过审查报告,用党代会决议的形式给赵紫阳戴上这两顶帽子。

对中共强加的罪名,赵紫阳生前始终不认错,不惜牺牲自己晚年的自由与之抗争,捍卫自己的尊严,至死都不曾后悔。现在,赵紫阳走了,官方却还要往他的身上泼污水,强迫赵的家人违背赵紫阳生前的意愿,做“不肖子孙”。对此,赵的家人当然不能接受,表示“如果遗体告别的仪式上没有公正的评价,赵家的家属就不会撤去灵堂”。中共三代领导人已经对赵紫阳欠了帐,现在还要强迫赵的家人替死去的父亲喝下污水,未免逼人太甚了。

中共第四代领导人胡温亲政后,标榜“新政”,想为老百姓做好事,一度出现新气象,得到好评。不过,在赵紫阳的问题上却一再坐失良机。本来亲政伊始,就应以 “人道主义”的理由,解除对赵紫阳的监禁,不动声色地与邓小平、江泽民两代领导人的错误做法划清界限。赵紫阳去世后,正是一个收揽人心,实现全民和解的机会,顺势为六四解套做些铺垫,胡温却又误判形势,以为靠封杀的铁腕就能应付过去,结果引发海内外的强烈反弹,党内反对声浪四起,弄得进退失据,陷入困境。

现在,无论是国内政局,还是胡温个人的政治生涯都正处在十字路口上。毛泽东在文革中有一条几乎家喻户晓的语录“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回顾一下历史人物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很有必要。中共第一、二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人都是在误入歧途后拒绝改正错误,一意孤行,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最后受到历史的惩罚,一个是因发动文革而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另一个则因六四镇压而一世英名毁了大半。

毛泽东当年发动大跃进,最初或许也是出于好心,想独辟蹊径赶超苏联,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结果闯下大祸,饿死了几千万人。但毛拒不认错,先是在庐山会议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