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波称胡温改革为跛脚改革

中国著名异议人士刘晓波近日在网上发表一篇题为“中国不再一片漆黑”的文章,指出,中国当局继续箝制思想,箝制舆论,“胡温新政”并不存在;同时,随着经济自由度的扩展,民间权利意识逐渐觉醒,官方统治效力下降,民间与官方持续分化。1月14日,本台记者就该文电话采访了在北京家中的刘晓波。以下是此次采访的部分内容-

问:刘晓波先生,您在“中国不再黑暗一片”的文章中指出,中国当局对自由知识界发动严厉整肃,官方开始有意识地“反自由化”。这使人想起上个世纪80年代在邓小平时代曾有过的“反自由化”运动。现在的整肃和当年的运动相比较,有什么异同?

刘晓波:这次,当局现在虽然也发表文章,批自由主义,但它不象80年代公开搞运动的方式,而是采取一种六四以后的独特方式,采取发内部文件,抓人等等,这些方式。只是,这一次大家感到比较吃惊,这一次整肃的面积比较大,监控媒体和网络,就是说,它这一切,都不是公开的,都是通过内部方式进行的。

问: 它不公开,而是通过内部方式整肃,是不是和国际社会对中国政府在人权问题上的压力,以及中国国内的自由知识界-如果说是有的话-所给予的压力有关?

刘晓波:当然,这两种压力也起很大作用,但是,也与国内的现状有关。正如我在文章中提到的那样,它不仅关系到知识分子本身,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状况,整个老百姓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再一个就是,中国的六四的死难者,他们以自己的献血唤醒了人们对自身权益的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当局公开搞整肃运动的话,即便不造成公开的抗争反弹,起码会造成一种内心的反感,消极怠工,等等。80年代,清污和反资产阶级自由化都在胡耀邦和赵紫阳的阻止下,无疾而终。而且,中国经济的发展的分化,使社会出现分化,公民的生存的空间大了,特别是自由知识分子这一块,他们的生存手段已经多样化了,不是非吃你那碗饭不可,所以,人们的恐惧感不象以前那么强烈。再一个,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完全多样化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官方的价值观和民间的价值观完全是对立的。被官方打压的人往往会成为民间的道义英雄。打压得越厉害,被打压的人在民间的声望可能就越大,在国际上的威信就越高。这样,政权统治的成本就会加大。

问: 中国领导人换代后,中国国内外都曾有“胡温新政”的说法,一个时期以来,这一说法受到质疑。您在文章也把中国目前对自由知识界的整肃仅同胡锦涛的名字挂钩。那么,是不是说,所谓“胡温新政”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刘晓波:实际上,当时人们把善意的期待误当成了现实。实际上,我觉得,中国现在的改革模式,在大方向上,仍然是邓小平模式,就是政治上保守,经济上改革的这种跛足的改革模式。实际上没有什么区别。


德国之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