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大剧院处境尴尬

最近,从正在日夜地紧张施工的中国国家大剧院传出消息:于2001年12月13日正式开工建设的大剧院面临着许多困难,其中包括缺少建设资金2亿多元人民币(约4000多万新元)。

这座设计得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宏伟剧院位于北京人民大会堂西侧,占地11.89万平方米,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5463个座位,有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以及艺术展厅、艺术交流中心、音像商店等配套设施。

国家大剧院工程业主委员会主席万嗣铨坦言:目前,摆在国家大剧院面前的三大难题:

一是建成后归谁管理。经过协商,初步意向是归文化部。

二是国家大剧院到底是公益性机构还是企业性机构。如果是公益性机构,政府每年就要拿出大笔财政补贴给大剧院,如果是企业,这样一个规模巨大的剧院,经营起来将会很困难。

第三是缺少资金,国家大剧院总投资为26亿880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但建成实际需要约30亿元,初步估计缺少资金2亿多元。

据统计,国家大剧院平均每个座位造价50多万元。以每个希望小学平均造价25万(参照浙江标准)计算,每个座位平均可以建2所希望小学,国家大剧院总投资可以建(5463x2)1万926所希望小学。

而据中国青基会通讯报道,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自1989年创立以来,15年累计接受海内外捐款22亿多元,资助250多万名贫困学生上学读书,援建希望小学9508所。

从比较可以看出,国家大剧院这一项建设投入远比“希望工程”15年的募资还多。

据有关人士介绍,建成后的国家大剧院投入使用后,每年的开支在7000万元左右。那么大剧院将来的门票该卖多少钱呢?

前几年投资5亿元建成的上海大剧院正式演出票价是100元到800元,国家大剧院投资30亿元,平均门票低于1000元肯定赔钱。

但如果维持高票价,国家大剧院将与大多数中国人无缘,成了极少数人享受的场所,这与“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初衷相悖;而要人人都消费得起,国家大剧院就必须属于公益性文化设施。

就目前来看,不少意见倾向于国家大剧院的公益性定位。

中国文联副主席、国家大剧院艺术委员会主任吴祖强说,“没有一个国家的大剧院是让其独立经营的。因为,它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

任何重大的工程项目都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人们都可以理解,但是,一个投资30亿元的庞大工程,居然在快要建成的时候还没想好它的设计定位,这简直是在开玩笑。花了纳税人的大量金钱,老百姓会有所不满,现在又添一个每年7000万元运转的负担,又有多少纳税人愿意呢?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