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企业可以生产取代日本产品的产品,因为其利润丰厚;但美国企业却无法取代中国企业,生产更廉价的产品,因为无论美国企业如何节省开支,中国产品的成本都低于美国产品的百分之三十至五十。
廉价商品连接中美
美国每年从中国的进口总值高达一千三百亿美元以上,其中十分之一是零售业巨人沃尔玛采购进口的。而沃尔玛几乎是美国经济的发动机,沃尔玛的天天低价政策所产生的效应,压低了美国的物价水平,为美国的低通货膨胀作出了巨大贡献。
专家认为,美国一九九五年到一九九九年生产率的提高有八分之一来自沃尔玛。沃尔玛给美国民众的好处每年至少在一百亿美元以上。可以想象,如果美国缺少了中国的便宜产品,美国经济早就变成另一个模样了。
正因为此,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成功,完全是基于美国经济生存的需要,“中国价格”已溶入美国经济,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种种限制,使得中国企业只能出口廉价商品,但却恰好符合了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中国经济与美国经济在廉价商品上的互补性,把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美国这个最大的发达国家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出口导向”战略成功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成功,主要的一条就是确立并成功地做到了“出口导向”带动经济发展的策略。可以这么说,“出口”是中国经济的主干线之一,经由这个主干线,解决了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同时亦引进了外资,反过来加强了海外市场的建立。
在改革开放之初,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一直要求出口企业生产和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但由于资金及工艺上的限制,中国的出口产品一直就以劳动密集型的低价值产品为主,自始至终就未摆脱“出口加工型”的形态。
“中国价格”出口战略的成功有点意外,这也许是天意。当年政府一直想让中国的企业仿效日本的企业,生产和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如果中国的企业做到了,中国的经济就绝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日本在海外市场攻城掠地,最后还是无法挽救其国内经济长达十年的衰退。
相反,中国的出口产业发展迅速,而且中国廉价的产品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从世界趋势看,中国价格正成为全球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只要保持低调,不要像日本当年“购买美国”般的作秀,同时做到与外国企业一同获利,“中国价格”便能长期持久下去。
香港大公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中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