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年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 若海啸将后果严重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董文杰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日发生在南亚、东南亚强烈地震引发的特大海啸灾难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升高有重要关系。21世纪中国沿海海平面将可能上升,将对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据新华社报道,特大海啸发生后,国家气候中心立即组织李维京、张祖强、刘洪滨、张强、张培群、任福民等权威气候专家,对海啸的破坏程度与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关系的研究表明,12月15-25日,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印度洋地区上空存在明显的气旋性环流,海水温度为29-30摄氏度,较常年同期偏高0.5-1摄氏度。此外,专家们根据国内外最新气候变化研究成果,总结出三条主要结论。

  一是21世纪中国的地表温度也将明显升高。研究表明,与1961-1990年的30年平均温度相对比,到2020年全国年平均温度将增加0.2~3.7摄氏度,到2100年将增加到1.3~8.9摄氏度。

  二是21世纪中国沿海海平面将可能上升。专家们表示,气候变暖直接导致海平面的进一步升高。现有观测数据表明,20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是近 300年来最快的。从1900年至今,全球海平面高度平均上升了10~20厘米,到2100年将比1990年高出9~88厘米。近50年来中国近海海平面平均上升了约13厘米,且上升速率逐渐加快。

  气候模式预估结果表明,到205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上升约12~50厘米,大于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其中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等几个重要沿海经济带附近的海平面约上升50~100厘米。与此相关的某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热带气旋强风事件)发生的频率可能增加。未来类似强震引发的海啸也极可能对中国某些沿海城市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

  三是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威胁。国家统计局2000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沿海地区的面积占全国的17%,人口占全国的42%,而 GDP占全国的73%,其中中国沿海低洼地区约占整个海岸地区的30%,约有70%以上的大城市、50%以上的人口和近60%的国民经济集中在这些地区。海平面上升必将对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表现在许多沿海低洼地区将被海水淹没,现有海防设施的防御能力将大大降低,沿海地区的人居环境和经济建设将面临更大的风险;且遭受洪水危害的机会增大,遭受海啸、风暴潮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

  据悉,近年来仅强热带风暴对中国沿海地区造成的损失已非常严重,而且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损失将更加严重。1997年的9711号台风仅在浙江省就造成25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亿元人民币;今年台风“云娜”在浙江省造成16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84亿元。

  中国沿海地区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发生强烈地震的可能性很大,在目前的海平面高度上,若在中国近海地区也发生类似于此次东南亚地震引发的海啸,则在中国沿海地区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将难以估量。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