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赶不上学费增长 农民称供孩子读书就像赌博

一些农民反映最强烈的是“择校费”问题。农安县实验中学是吉林省一所重点高中,在学校宣传栏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本校的“择校费”标准:本地学生1.05万元,外地学生1.5万元。

  农安县滨河乡一位姓于的农民的儿子考这所学校时差16分,平时省吃俭用的老于为了孩子的前途,借钱交了1万多元“择校费”。第二年女儿又差40多分没考上这所学校,于家再也无力交“择校费”。女儿哭闹着不肯辍学,老于只好将她送到一所乡镇高中就读,也交了3000元“择校费”。

  老于说:“原来我家的生活条件在村里还算可以,交了这两笔‘择校费’后一下子回到了贫困状态。”在洮南市等吉林省其它地方的部分农村,都有类似于家这样“因教致贫”的情况。

  据吉林省城调队调查,收取“择校费”的学校在吉林省不少地方存在,学校“档次”越高,“择校费”的标准越高。长春市今年高中“择校费”标准,一类高中是 1.8万元,二类高中是1.5万元;辽源市区4所高中全部收取“择校费”,最低3000元,最高为1.2万元。位于农村各乡镇的高中也不同程度地收取“择校费”,收费标准低于城市,但一般也在3000元左右。

  一些农民认为,当地的普通乡镇高中考上大学的一年没有几个,多数人拿着毕业证回家务农,因此不如咬咬牙,多花钱送孩子上好高中。

  农安县臧耀平:供孩子上学让农民最闹心

  有的农民反映,“择校费”是孩子上学过程中的一次性收费,每个学期需要交的学杂费、食宿费等同样让有的家庭无法承受。农安县的农民臧耀平说:“现在让农民最闹心的就是供孩子上学。”

  臧耀平有一女一子,女儿初一就辍学在家,原因是学校秋天时组织学生劳动,用劳动所得抵顶“取暖费”,可到冬天仍然向学生们收“取暖费”,女儿和另外几名同学一气之下回家务农。因家中没钱,儿子臧广超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一年,臧耀平后来借钱送儿子上了长春市的一所技校,没想到这所学校的各项费用一年下来花了1万多元。臧耀平说:“我家的生活水平在村里能排在中上等,但供孩子上学也得背债。”

  农安县老毛:收入增长赶不上教育消费

  在农安县一户姓毛的农民家里,大儿子2000年考县里一所重点中学时“择校费”是8000元,等到二儿子又考这所学校时,“择校费”已经涨到了1万多元。老毛说,比较起来,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要小得多,也慢得多。他认为,学校收费应该充分考虑到农村家庭的实际经济承受能力。

  据吉林省农调队调查,吉林省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农村人均教育消费支出增长25.8%。

(广州日报)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