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媒体工作的中国人

西方媒体特别是著名媒体中的中国人可谓凤毛麟角,据记者了解,目前在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亚特兰大全球总部直接从事新闻制作的中国雇员,只有黄天波一人。美国《纽约时报》的情况也大体相似。2001年,赵轶璐进入《纽约时报》时,也是惟一的一位中国人。

  即使是在西方著名媒体的驻华分支机构,中国人也很少。英国《经济学家》杂志驻北京的分社共有两名记者,一名是从英国总部直接派来的,一名是在北京聘请的美国人,中国雇员只有新闻助理麦琪一人。英国通讯社路透社在北京记者站的中国雇员稍多一些,但主管领导全部都是外国人。

  虽然中国人进入西方著名媒体的人数不多,但在蓝眼睛高鼻梁的世界里,这些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怎样跨进西方媒体的门槛的?他们的生活、工作及待遇怎么样?他们在新闻工作中与西方记者有什么不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一些在西方主流媒体中工作的中国人进行了采访。

  进入西方媒体只能凭实力

  中国人要想进入西方著名媒体,要么参加正式招聘,要么通过实习留用转正,总之要凭自己的实力。

  黄天波说,2002年,他听朋友说CNN要招3名研究员,立即找到该研究员项目的负责人,来了个毛遂自荐。两轮面试和笔试之后,黄天波被录取。3个月的研究员项目结束后,CNN对黄天波的表现很满意,正式聘用他为CNN的全职雇员。

  如今在马里兰大学新闻系读博士学位的钟布也曾是CNN的雇员。2000年他进入CNN华盛顿分社实习。为了给CNN财经频道供稿,钟布几乎跑遍了华盛顿跟经济有关的所有政府衙门,并采访了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和哈佛大学现任校长等重量级人物。实习结束,钟布接到了CNN的正式录用通知。

  赵轶璐的经历跟钟布也差不多。2001年夏天进入《纽约时报》实习。不久就发生了“9·11”事件。赵轶璐单枪匹马,一口气采访了60多个遇难者家庭,发表了60多篇人物特写。2002年1月,赵轶璐被转为《纽约时报》的正式记者。

  与黄天波他们相比,进入西方媒体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则要简单得多了。路透社北京记者站的凯西说,1995年从中国新闻学院毕业后,她参加了路透社北京记者站的招聘。考试很简单,就是把当天《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文章改写成英文新闻。记者站的首席记者看过之后,跟她聊了几句,就让她上班了。如今,她已经离开了路透社北京记者站,但那段工作经历却让她难以忘记。

  珍妮是2002年到加拿大电视台驻北京记者处工作的,当时她参加了两轮面试。第一轮面试是现场翻译了一段录像。第二轮面试翘柑溉绾握已√狻⑷绾窝≡癫煞枚韵蟆A铰置媸怨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