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布罗意亲王,博士论文得诺贝尔奖

德布罗意踏入物理这行不过几年,但是他身份特殊,他是法兰西波旁王朝的王族中人九百年来唯一走入物理学领域的人,虽然他这一支家族曾为法兰西贡献了一个总理,两个议长,两个上将。德布罗意当时的称谓是亲王。这位亲王决心用实际行动证明,这个皇室的后人也会象泥瓦匠的后裔高斯,农场主的儿子卢瑟福一样成为科学上的巨人的。事实证明他不仅是皇室中的王子,而且在当时的物理学界也确实扮演了王子的角色。

在轰轰烈烈的一战中,德布罗意也走上了战场。不过他的职位还算安全,不过是个测绘员。但是战场上枯寂的日子也是很难打发的,他可不愿和无聊的士兵们整天甩纸牌。

他虽然取得过文学硕士学位,但在这段时间对物理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风行一时的量子理论钻研甚深。不过他总隐隐觉到这套理论有缺憾,具体在什么地方一时也难明了。

一天晚上,他坐在土岗上一边思考一边望着夜空,突然一颗流星划过了天际,他的灵感马上被激发出来:我们费了那么多劲来证实了光既是粒子也是一种波,干吗不把这进一步推广出去呢?比如说新发现的电子,我们以前总是把它当成点粒子,难道不能用波动观点去看待它?事实上,不光是电子,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具有和光一样的性质:波粒二象性。

我们眼中的所有事物都是在象水波一样地振动着的,还有比这更奇怪的么?战争结束后的1924年,德布罗意把他的想法整理在博士论文《量子理论的研究》中。

古老的索尔蓬纳大学的答辩会上,人们交头接耳,都在议论这个这个文学硕士如何应对评委们尖锐的反诘的。

德布罗意在黑板上写下他那著名的公式:这是用来说明电子的波长的,p就是物体的动量(质量和速度的乘积),h则是微观世界的钥匙--普朗克常数,λ则是波长。如此简明的公式蕴涵的意义是深远的,所以尽管他的论文没有得到实验的支持,而且还引起评审委员会的人一阵骚动,但是还是主持答辩的 著名物理学家郎之万鼎力坚持下通过。

郎之万的评语是:"这个博士生的想法近似荒诞,但是其中物理思想展现的很是完美动人。"

这个和爱因斯坦一样深信自然的和谐与美的教授心里尽管一百个赞成德布罗意的见解,但嘴上还是要跟评委们敷衍过去的。

当几天后他把这个博士生的思想转述给好优爱因斯坦听时,巨人罕见地沉默了好久,他送别郎之万时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至此,一场伟大戏剧的帷幕被人掀开了一角。"

无论如何,德布罗意的这篇论文是人类历史上物理学上最出色的博士论文,1929年他凭此获得诺贝尔奖,这也开创了博士论文得诺贝尔奖的先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