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从两条战线的推进看胡温新政的基本思路

胡温新政正在两条战线上推进。对内,胡温继续落实农民的一些基本权利,尤其是基本的经济和社会权利。继北京等大城市的“民工子弟学校”终于获得合法地位之后,最近的一个重要事件就是“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出台。该条例的出台,实际上是大陆中国的一个耻辱,因为它证明自称三个代表的中共政权,在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方面,其立法和司法多年来甚至远远落后于许多穷国。直到这一次的条例出台,拖欠工资才可能面临有效的惩罚。

对外,胡温正在以空前的外交努力,扩大大陆经济成长的国际空间,尤其是保证对大陆能源等基本原料的长期供给。胡锦涛的南美之行,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最新努力。看来,胡不虚此行,大陆与巴西和阿根廷等初级产品大国的经济合作,得到明显的推动。

胡温在两条战线上的推进,清晰地体现了他们的基本思路,那就是继续以较快的经济增长和温和的社会政策改革,维持中共政权的稳定。只要胡温认为这条路还能走下去,那种希望他们进行激进改革的想法,就是不现实的。问题在于,胡温这一思路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获得成功?

在扩大大陆经济成长的国际空间方面,胡温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对能源的需求增长太快,从而对全球能源价格的上涨,产生太大的压力。有报导说,今年,大陆进口原油将首次超过一亿吨,并将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进口国。大陆能源需求如果继续目前的增长速度,显然是世界难以承受的。

不过,与对外这条战线相比,在国内扩大农民等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胡温面临的困难要更大。因为扩大国际贸易毕竟是以互利互惠为前提的,而扩大穷人的基本权利,则不可能不触及既得利益。穷人权利的增加必定意味着他们分享资源的份额要上升,其他人的份额要下降。如果没有经济效率的提高,扩大穷人权利往往会激化社会冲突。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扩大农民的基本权利,必然将吸引更多农民不仅进城打工,而且举家进城,而大陆的大中城市,从来没有准备把农民作为平等一员来接纳。因此,今后进城农民与原有城市居民对公共资源的争夺,将日趋激烈。

胡温努力扩大大陆经济增长的国际空间,重要动机之一,就是想让饼做得大一点,有助于缓解国内的矛盾。但是,胡温的这种想法很可能要落空。因为他们在上述两条战线上推进的同时,却仍然有意地回避更深入的产权改革,这就意味着国家权力和国有经济将继续在大陆的资源分配中起支配性的作用。

大陆对能源等初级产品的需求迅猛增长,不仅是大陆经济高速增长的结果,也是大陆经济低效率,高消耗的结果。而谁都清楚,大陆经济的低效率和高消耗与大陆国有产权的支配地位有非常直接的关系。那些把持着国有经济大权的权势集团,在资源分配方面享有各种特权,他们并不想提高效率和降低消耗,因为他们的个人利益经常不在于降低成本,而在于增加成本。

由于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效率和实现公平,胡温新政在两条战线上取得的任何进展,事实上将不是缓解而是加深大陆面临的各种矛盾。前面已经指出,扩大农民的基本权利,将加剧进城农民与原有城市居民的利益冲突。那么,扩大大陆经济增长的国际空间又会如何呢?

在不提高效率的情况下,扩大大陆经济增长的国际空间,就意味着大陆将通过扩大国际贸易,把大陆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不断向世界输出。这个经济增长模式有两大特点:一个就是对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另外一个就是对劳动者基本权利的持续剥夺。大量出口建立在极低劳动价格基础上的加工品,大陆经济将对全世界一般劳动者的工资形成巨大的向下压力;而大量进口能源和其他初级产品,大陆经济将不仅增加全球自然资源的浪费,而且让许多穷国面对高昂的能源价格。两个方面的综合结果,是把大陆内部贫富分化的紧张关系,也传递到其他国家。

最让世界感到害怕的,将是大陆这个迅速成长而又缺乏产权约束的经济巨人,没有可靠的自稳定机制。因此,世界对大陆经济依赖程度越大,就意味着不稳定的风险也越高。这些负面因素,加上对全球环境污染的不断扩大,大陆经济对世界造成的伤害,将越来越难以被接受。而大陆国内的社会危机,也会随着农民权利意识的觉醒而不断发展。

胡温是否看不到这一切呢?我想不是,他们所能想的是,大陆危机的爆发迟一点要比早一点好。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本文留言

作者作者:梁京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