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拉登与钱其琛

本·拉登是国际上臭名昭彰的恐怖大亨,钱其琛则是泱泱大国的“外交家”,把本·拉登的臭名与钱其琛的大名联系在一起,似乎是对后者极大的不尊。然而,因今年全球瞩目的美国总统大选的机缘,硬是将这两个风牛马不相及的人的名字拉扯到了一起。

就在此次美国总统大选即将投票的前夕,本·拉登现身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首次承认是他下令发动了9·11袭击事件,并威胁要对美国发动新一轮的恐怖袭击。与此同时,中国前外长、副总理钱其琛现身中国官方的英文报纸《中国日报》,他在该报发表了一篇措辞强硬的评论文章,对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反恐政策进行了蛮横地指责,钱的指责用的依然是不合世界潮流的“主权高于人权”的过时思维,“霸权主义”和 “强权政治”等陈词滥调在他的文章中满天飞。本·拉登的恐怖威胁也好,钱其琛的蛮横指责也罢,其最终目的都指向一个,即阻止布什的连任。本·拉登和钱其琛均想借助自己的“基地”和自己的“国家”的影响力来左右美国大选,他们之间的这种惊人的默契,是建立在他们对布什政府共同敌视的基础之上,因为布什政府四年来的外交政策所体现出的理念代表了一种真正民主、自由的美国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恐怖主义和东方极权主义的天然敌人。

本·拉登和钱其琛们深知,美国白宫争夺战在双方实力相当、胜负难料的选情关键时刻,外界发出的信号可能会对大选结果产生举足轻重的、决定性的影响。所以,本·拉登接二连三地通过半岛电视台及其网站向美国发出了恐怖威胁,钱其琛也一反中国政府一向不对美国总统候选人发表任何评论的做法,在《中国日报》撰文严词抨击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英雄”所见略同,“英雄”所用手段和方式竟也是如此之略同!但本·拉登和钱其琛们显然没有料到,美国毕竟是一个高度成熟、理性的民主国家,经过二百多年民主熏陶的美国选民,决不会因为本·拉登和钱其琛们发出的错误信号而改变投票意向。在本·拉登发出恐怖威胁后,美国《纽约时报》对5个关键州的数十位选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选民的投票意向并不会因拉登的威胁而改变。选民们还表示,恐怖威胁使他们更加感到手里这张选票的分量。理性的美国选民原来并不是他们所想象的极权制度统治下的愚夫愚妇。最终大选的结果理所当然地使本·拉登和钱其琛们深感失算和失望,布什在选举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他不仅赢得了选举人票,也多赢了350万张人头票。如果说本·拉登等恐怖主义者寄希望于今年上半年西班牙选举的一幕在美国重演的话,那么钱其琛们则还没有吸取中共屡屡干预台湾选举却屡屡适得其反的教训。

其实,即使本·拉登和钱其琛们的所作所为影响了美国的选举结果,这一结果除了能给他们带来短暂的欣喜外,不可能给他们带来其他的任何东西。也就是说,就算是布什的竞选对手克里在大选中胜出,美国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打击同样不会手软,对东方极权主义的遏止同样会成为美国白宫和国会的既定政策。比如,克里若胜选,他同样会继续缉拿本·拉登,不会给恐怖主义以可乘之机;他同样也会继续维持欧盟对中国的武器禁运,并在人权等方面继续给极权主义国家以压力。美国是一个法治而非人治国家,它的政策和制度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借用邓小平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在克里的身上,同样体现出民主、自由的美国精神,只不过这种美国精神在布什身上可能体现得更加彻底、践行得更为坚定而已。

此次美国大选顺利地落下了帷幕,四年一度的美国大选对全世界人民而言、尤其是对极权制度统治下的人民而言,可以说是一堂生动的民主课。然而,本·拉登和钱其琛们的不智之举尽管不能左右美国的民主,却依然使人感到全球民主之路的艰难。我们惟有希望,“有坚定信仰的布什总统,将会领导美国和世界,进行和恐怖主义这种邪恶和撒旦的战争,向中东和所有黑暗的地方传播自由,像二战,韩战、冷战等时期一样,承担人类的责任,展示道德的力量,最后赢得正义的胜利。”(曹长青:《布什获横扫般胜利的原因》)

完稿于2004年11月6日凌晨

本文留言

作者楚文(湖南)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