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杂记——用幽默代替争吵

经常看到电影,电视剧里夫妻为一些小事起异议,而后导致一场伤感情的争吵。我想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夫妻。我常感叹,一男一女从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长环境走到一起,朝夕相处,要达到相互理解,谅解,建立一种默契是多么地不容易。大道理有专家学者去论述。象我这样的凡女子只能把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和体会记录下来,与朋友们分享。

我家先生喜欢听相声。不知是天生有一些细胞才喜欢相声呢,还是相声听多了培养了一些幽默感,常听朋友说他说话很风趣。夫妻相处久了,渐渐地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默契。我不但能意会他的幽默,时而也会幽他一默。会幽默,能理解幽默,常常化解了许多矛盾,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争吵。

我想大家都有同感。夫妻一同开车出去,不论谁掌方向盘,坐在旁边的人总是指手划脚,多嘴多舌,免不了发生口角。可如果多一点幽默,少一点较真,就可避免不愉快的争吵。我收集了几则发生在汽车里的小故事与你分享。

夫妻一同出门,大多丈夫开车,妻子坐在旁边的坐位上。一天先生在一个没有交通灯的路口把车停下等着左转弯。妻子赶紧不失时机地伸长脖子,左顾右盼,想助丈夫一臂之力。丈夫的视线里只见妻子的后老勺,却无法看到来往的车。于是把手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地拍拍妻子的头,问:“你看什么?”妻答:“看有没有车呀!” 先生一字一顿地说:“你看车?我‘看-你个头’?”妻子忍俊不禁,一笑了之。

一次出远门,一家人挤在一辆小面包车里己连续开了近两小时后,小孩要上洗手间了。于是我们就开始注意路标。先生看见有路标指示前方几英里远有休息处,就说要在那里停。妻子心想如找一处可以吃饭的地方,不就一举两得吗?于是说:“急什么吗?看看前面有没有快餐店再停。”先生说:“俗话说‘人有三急:吃,喝,拉’。你说上厕所不急,还急什么?”那神态,那语气,连在美国生长的十来岁的儿子,虽不太懂汉语,听了我们的对话,也乐得呵呵大笑……

夫妻开车去找一新地址。照例,丈夫开车,妻子坐在旁边的坐位上看路。妻子看着预先准备好的地图说:“下一个路口左转弯。”却用右手向右比划着。丈夫抓起妻子的左手问:“哪是左?”又一次夫妻开车去找一新地址。仍然是丈夫开车,妻子看图。“下一个路口左转弯。”这次用左手向左比划了一下,但用一种很疑惑的目光看了丈夫一眼。丈夫很同情地说:“这次你是对的。”妻子委屈地责怪道:“就是你,上次被你笑话。害得我怀疑自己左右难分了。”丈夫无不幽默地说:“对不起,谁叫你找了一个聪明得把左右分得那-么-清-楚的丈夫呢?”真叫人啼笑皆非。

我们的儿子不知是遗传,还是耳熏目染,有时说话也挺幽默的。我们去朋友家聚会,先生是一位非常守时的人,出门总是很准时,大多时候我们都是到第一家到场,有时让我觉得有违中国人的习惯。有一次我们到朋友家竟然离约定的时间还差几分钟。于是,我就建议先到周围转转。朋友的家住在一个富裕区,家家户户都是豪宅。在一条街的尽头,一座富丽堂皇的住宅前还建有喷水池和精美的海豚雕塑。我赞美之余说:“以后有朋友从外地来的话,我们就带他们来这里来看房子。”没想到儿子说: “Right!How proud we are to show people the place where we are NOT living in。”(是啊,多骄傲去展示你的朋友我们不居住在这个富裕区。)我和先生都会意到了这讽刺中的幽默而被逗乐了。

你读了这些小故事后也许并看不出我们自得其乐的幽默,可我们就是这样难得糊涂地一起走过了二十多年。虽说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的心情时对同一句话可以理解成完全不同的意思,作出不同的反映,但如果多一点幽默或糊涂,也许就多了一份宽容和凉解。前不久,我在读到杨降的《我们仨》(“仨”指杨降,钱钟书和他们的女儿)中的一段话“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求,只求我们仨长相斯,长相守……”很是感动,就读给先生听。哪知他“哎哟”一声带出一句“你还真缠上我了?”你说,我是把这话当他的幽默,还是应该冲过去掐他的脖子呢?

华夏文摘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