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酱油用头发做 食后致癌
用头发做酱油,听起来荒谬,想起来恶心,食用后致癌--但中国那些“聪明绝顶”制假专家就有本事把它变为现实,而且行销全国。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如今这些与百姓关系密切的生活用品几乎全部沦为假冒产品的领地。继毒大米、地沟油(从餐馆下水道里回收的食用油)、工业盐等假冒食品之后,一种新的“产品”--头发酱油,又走进中国百姓生活。
从理发店收购的头发可以用来制成氨基酸液,俗称“毛发水”。这种毛发水除了用于工业外,还被造假者用于酱油等食用调料的生产。与黄豆、粮食作物发酵生成的氨基酸相比,这些用头发加工成的氨基酸不仅廉价,还能从表面上达到酿造酱油的质量检验标准。
人民网昨天引述报道说,在东北、华北的一些地方,理发店的头发绝大部分会被收购,收购价为每公斤1元人民币左右,经过挑拣后,再以每公斤1元8角人民币的价格卖到山东和河北,而那里的厂家则用这些头发生产氨基酸母液,销往全国。一些小的厂家就用这些母液来配置“头发酱油”,再把这些廉价的头发酱油销售到饭店和早市。
收购头发生意红火
河北新乐市小宅甫村是一个“专业头发村”,村里头发收购批发点一个挨着一个,生意十分红火,来自全国的毛发都被集中到那里,经过初步加工再销往河北、山东、四川、重庆等省市。
用头发做的氨基酸母液含有砷、铅等有害物质,对人体的肝、肾、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有毒副作用,可以致癌。
其实,用头发做酱油在中国已不算什么新鲜事。今年一月,中央电视台就报道了湖北省荆州市津津乐调味品厂用脏头发作为氨基酸液生产酱油的消息,只不过中国假冒伪劣商品实在太多,不少人对这类消息已有些麻木。
有关学者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出于保护自身利益,对制假售假者监管、打击不力。
同时,中国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多达十几个,在打假问题上往往各自为政,效率低下。在商品流通中,一些有检测商品能力的机构没有执法权,而有执法权的部门又缺少检测手段,为制假售假者留下很大空间。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名教授认为,要有效遏制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官方除强化打假部门的职能外,还须实行严格的行政问责制,根据假冒食品给社会带来的具体损失,让制假售假地区的主要党政官员引咎辞职。
联合早报
- 关键字搜索:
-
假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