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建筑学权威再呼吁:中华第一高楼建不得

 2004-10-16 16:3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昨天在东南大学举行的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上,前段时间传出的南京要建421米中华第一高楼的消息成为专家们的热点话题,建筑学权威们表达了对当前“高楼热”的深切关注,同时大声疾呼“决不能让城市变成‘混凝土森林’”。

  这次会议几乎集中了国内建筑物理学所有权威,包括中科院资深院士马大猷、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张祖刚教授、中科院院士齐康、工程院院士吕志涛以及两岸三地的高等院校和科研、设计机构的专家学者200多人。专家们在倡导绿色建筑理念的同时,对目前国内强调建筑美观,忽视节能环保的倾向表示担忧,此间特别提到了南京前段时间要在鼓楼广场建设421米的中华第一高楼的问题。齐康院士直言不讳地指出,南京的城市建筑规划应避免“混凝土森林”现象,决不能再走上海、广州等城市的“老路”。就拿上海来说,前些年上海市区夏季平均气温要比南京低2℃左右,而正是近年来上海“混凝土森林”疯长带来的“热岛效应”,使临海的上海到现在比火炉南京还要热,而南京局部地区已经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新街口就很明显。所以盖楼不一定非要高。此前,南京曾组织专家对“中华第一高楼” 规划进行论证,他个人是明确反对的。

  中国建筑科学院研究员林海燕也指出,当前各地出现的“高楼热”有必要冷却,否则照建设势头发展至少还会持续15年,到时安全、耗能、采光、用电、隔音等诸多问题会更为突出,特别是能源消耗、应付火灾等突发事件上,高层建筑的缺陷也显而易见。据测算,一幢421米的超高层建筑,光消防员上下跑个来回就要个把小时。同时,电梯耗电也非常厉害,一定要有非常稳定的电力保证才行,万一停电限电,就比较棘手。就算这些条件允许,按照惯例,南京建设400多米的高楼,那周围剩余的相应空间也至少要有400多米,可在拥挤的鼓楼广场,实现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高层建筑还有一个问题被忽略了,那就是噪音。来自上海的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噪声振动控制委员会主任章奎生深有感触,他举例说,上海的金茂大厦有88层,目前是国内第一高楼,可由于电梯垂直上下的高度太高,电梯道就成了一个活塞,电梯上下产生的气流无法及时排出,电梯运行的声音高达80分贝(南京一些交通要道的噪音显示也就60多分贝),传到外面的声音像牛叫一样,而且很大。上海方面曾几次组织专家论证解决方案,可至今没有办法来消除。香港同样是高楼林立,看起来十分气派,但是城市空气质量、采光条件、大气候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而北京城内的气候和郊区也相差很多。

  不仅如此,“高楼热”中的注重外表华丽而轻视环保舒适的倾向,同样遭到专家们的质疑。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任元会、中国照明协会副理事长李景色等专家给记者打了个比方:建筑外形好比是一个人的模样,为了漂亮,很多女士都去美容、整容,人是整漂亮了,但由于没有考虑到美容、整容对人身体的影响,后来给身体健康带来很多隐患。现在的很多建筑都太考虑到外观,而忽视节能、环保等问题了。如新建的广州机场,大厅确实非常气派,通体全是玻璃的,有10多米高,但人走进去却非常不舒服,一是玻璃幕墙光线太强了,照得人刺眼,二是大厅里没有凉快的感觉,因为再好的空调也经不住这个大厅消耗。

  不可否认,超高层建筑在城市节地、经济效益、提升城市形象方面有独特优势,带来的投资、旅游和商贸活动等远非普通建筑可比,但“9·11”以后,国际上美国、日本等都对此有所限制,并对以前的高楼热进行了反思。所以专家们认为,超高层建筑的规划一定要符合规律,要把科学发展放在首位,而不能一味地依靠意志和个人观念来做决定。

(新华报业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