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官高鹗编不过曹雪芹

说起来惭愧,四大名著我读囫囵了那还是小学。所以《红楼梦》后四十回说什么,现在都不太记得了,我不免心中疑惑,当时为什么就看不下去了呢?

  前两天仔细一研究,恍然大悟。原因有四:其一,从八十一回开始,高鹗让贾政盘查了一次贾宝玉的学问,林黛玉劝了一次宝玉要读书,宝玉去私塾贾代儒又问了一次学问,回去温习了一次书,第二天又去了私塾听学究讲课,当真不是一般的闷;其二,姑娘们的戏少了很多,林黛玉一出场就赤裸裸地打算自己跟宝玉的婚事,还做了一个巨恶俗的梦,妙玉做了一个春梦走火入魔,全成了一群特世俗的人;其三,明写了许多官场之事,高鹗对贾政的政治生命非常关心,刻意给他添了许多戏份,将他塑造成一个忠君爱民的人民公仆形象。看了八十回的才子佳人,对封建家长贾政正在气头上,突然来这么一下,自然不喜。

  最重要的是第四,不知怎的,后几十回里的人,一开口我就觉得小家子气。不管是老太太、薛姨妈还是王夫人,当年举止做派都很有派头的,如今就变成了一寻常没主见的老太婆。老曹笔下什么东西都是有讲究的,连平儿丢了的虾须镯,后人都能写一大篇文章来考证是个什么物事。可是高鹗写到抄家的时候,统共竟然也就搜出赤金首饰只一百二十三件、淡金只一百五十二两、珍珠十三挂、淡金盘二件、金碗二对、金抢碗二个、金匙四十把……然后就是些皮毛衣服,几千两银子。曹雪芹在第五十三回写宁国府过年,倾铸预备赏人、给压岁钱的金锞子,就是一百五十多两黄金。贾府这样的人家,怎么会全部金器,只和宁国府一次节赏的数字不相上下呢?也许是高鹗太老实,不会编,也许是他已经尽力编了,也实在编不出点别的像样的东西来,因为他没见过。

  高鹗虽然是镶黄旗内务府人,但家贫官冷,追求功名的欲望极其强烈,却几次赶考不中,做过一段时间的私塾先生,最后才中了进士。可见一个人的经历见识真的很重要:曹雪芹这个先前阔过的穷人,顺手写来旧日豪门的烟华旧梦,栩栩如生;高鹗这个先前穷过的官宦,费了老大的劲,总不免写到经史仕途,学人写豪门,却落到几百年后被我这样一个穷人耻笑,也算是冤枉。

  想明白这个道理,于是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今生虽无福气托生在阔气人家,好歹要冲杀进巨头公司,也好长点见识,学点派头,到时候才能唬人。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