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张大千绯闻:天价巨作解密旷世绝恋

 2004-09-14 00:27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宁波富商李茂昌也是被他“骗”过的富贾之一。当李茂昌把花了50个大洋买回的“真迹”给心爱的女儿李秋君看时,她笑着说画是假的,但作画之人天分极高,将来成就之大,将是划时代的。

听了女儿的话后,李茂昌果真开始在上海画界寻找起这位高人来,可是万般苦寻之下,他见到的却是一个风流倜傥小伙子。听罢对方的叙述,张大千哈哈大笑,为了感谢李茂昌两年来苦苦寻觅自己的苦心,他一定坚持要把大洋退还给对方。李茂昌大洋没有收,倒是交到了一个心胸坦荡的小兄弟。

李茂昌几次邀请张大千到宁波自己的府上小住,实际上是有意让他跟女儿相识。李茂昌的女儿李秋君毕业于上海务本女中,从小精通琴棋书画,姿容雅丽,性格温婉,是远近闻名的才女。

一日,张大千应李茂昌之约到宁波来散心。他在客厅等主人时,被一巨幅《荷花图》所吸引,张大千长出了一口气,宁波果真是藏龙卧虎之地:一只残荷,一根秃茎,一汪淤泥,勾勒处脱离了芥子园的画法束缚,飘逸脱俗。

张大千叹道:“画界果真是天外有天啊。看此画,技法气势是一男子,但字体瑰丽,意境脱俗又有女风,实在让我弄不明白。”

李茂昌笑道:“看来兄弟你是十分青睐此画了,可想见见画主?”张大千赶紧说道:“我是想拜师还来不及呢,只是不知道这位鸥湘馆主是否还在世上。”李茂昌笑着告诉他,画主不但在世,而且晚上就能见到。

张大千在惴惴不安中度过了一天。直到晚宴开始时,客厅的门被“砰”的一声撞开。只见夕阳的余晖中站着一位清丽绝伦的年轻女子,穿了一件淡绿色套裙,薄施粉黛,一双如水的明眸直射入屋内。当她发现了坐在父亲旁边的张大千时,顿时满面嫣红。

这女子看来是跑来的,她的头髻松散,还未来得及整理,脸上带着奔跑后的红晕,嘴中还在拼命地喘着气。此景让张大千的心里猛地一震,顿时不知所措。李茂昌指着还没有喘过气来的女儿笑道:“秋儿,这就是你一直崇拜无比的张大千。”说完,他向张大千笑道:“大千弟,见过你的师傅吧……”

几秒钟过后,张大千终于反应了过来,推开了椅子,几步跑到了李秋君的面前,“扑通”一声跪倒,口中果真喊着:“晚辈蜀人张爰见过师傅。”

李秋君见状差点没有晕过去,倒是张大千反应敏捷,一把将李秋君抱住,让对方摔在了自己的怀里。一段旷世奇恋就此拉开了序幕……

二跪知己 恨不相逢未娶时

那次见面后,在李茂昌的“撮合”下,张大千干脆在李秋君所居后楼的“鸥湘堂”里设了自己的画室,两个人除了分室而眠之外,几乎形影不离。

那时,张大千正值青春年少,风流倜傥,男欢女爱的事情做过不少,这些连李茂昌都心知肚明。可唯独对这位三妹,大千却从来都不敢越雷池。有时两个人切磋画技时,难免有肢体相碰,李秋君倒是坦坦荡荡,不以为意,而这位“八哥”却是忙不迭地退让,从来没有半分的暧昧与亵渎。

其实,相处这半年来,张大千无时无刻不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相见恨晚。”原来,张大千在自己的表妹去世后,心灰意冷之际就在家乡由母亲做主娶了亲,第二年又纳了妾。可偏偏自己是一介穷书生,又有妻妾,而对方是远近闻名的李家三小姐,如何能够屈尊为自己的妾?

张大千本性洒脱,不是一个多愁善感之人,偏偏这半年来却常常对月借酒浇愁。他背着三妹,偷偷地刻下了《秋迟 》一方印,以见证他心中的苦楚。张大千在酒醉时豪书“恨不相逢未娶时”,上面盖着的正是《秋迟 》之印。斑斑墨迹之外,还有绝代才子的泪痕。三妹正巧发现了,见了这样的墨迹,顿时泪雨滂沱,怔怔地看着心上人,竟说不出一句话来。

在相逢张大千之后,李秋君也陷入了无尽的苦恼之中:是打破常规,让自己这个富家大小姐屈尊嫁给一个穷书生做妾?还是永不逾男女界线,一生保持兄妹知己的关系?在张大千对月长叹之时,李秋君也在闺房洒泪。

一次,李秋君见张大千在给四川的妻妾写家书,试探性地对张大千说,如果他能再收一个大小姐为妾,该是福分无边了。哪知张大千在听罢李秋君的话后,愣怔了几秒钟,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竟一声未吭。

第二天,张大千来到了自己的画室,他第一次紧闭了画室,不让任何人进来。直到傍晚,张大千才打开了画室的门。等李秋君端茶进来时,张大千还是早上的姿势:原来,他就这样在画室中静坐了一天。还没等李秋君说话,张大千竟“扑通”一声给她跪下,把李秋君吓得倒退了半步。张大千说道:“三妹,八哥虽然年少轻狂,但是我深深地知道,我这一生将为画而活,为画而死。抛开男女情事不谈,我一生最近的红颜知己,除你之外再无一人。但是,我若纳你为妾,将使一代才女受辱,而我也必遭天谴。秋君,在我大千的心中,今生今世,无论再有多少红颜陪伴身旁,任何人都无法与你比拟……”

三跪故土 尘蜡苔痕梦中情

从此,李秋君把一生挚爱深深地埋在了心里,在张大千面前没有再提过谈婚论嫁之事,而是以他妹妹的身份出现。

30年代初,李秋君跟随张大千来到了上海,在国立美术学校任教。李秋君一如既往地照顾张大千的起居,甚至亲手缝制张大千的衣服。张大千云游四方时,干脆由李秋君代选门徒,徒弟们也敬李秋君为“师娘”,李秋君并不拒绝。

李秋君始终保持了独身,至死未嫁。怕三妹寂寞,抗战前夕,张大千把自己的亲生骨肉心瑞、心沛过继给了三妹作养女,李秋君把她们视如亲生骨肉,尽心疼爱教育。她还亲笔给孩子们的亲生母亲写信,信中表达了她对孩子们深深的爱。

在李秋君的鼓励下,张大千决定远赴敦煌写生,这次敦煌之行对张大千的一生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虽然敦煌苦旅使张大千蒙受了“古文化破坏者”的不白之冤,但是如果没有敦煌的两年半苦旅,张大千不会在泼墨技法上产生决定性的突破,在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的运用上第一次使用了模糊画法,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绘画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连徐悲鸿也感叹“五百年来一大千”;毕加索在看了张大千晚年的作品时曾发出“真正的艺术在东方”的悲叹。

不管张大千在哪里,他从未中断过与李秋君的联系:在黄山,在四川,还是在遥远的敦煌。每到一处,他一定把艺术感受写成文字,传送给远方的三妹,与她共同探讨艺术上的话题。他们将这种通信习惯持续了近四十年,直到张大千于1949年去了东南亚,彼此失去了联系为止。

1939年,虽然国内战局颇紧,但是张大千还是惦记着远在上海的三妹,偕新婚四夫人雯波一起从成都坐飞机到上海为李秋君庆贺50岁大寿。当时,张大千已经患上了糖尿病,所以每吃一道菜,都要由李秋君先品尝。临行前,李秋君拉住雯波夫人的手,把自己亲自为张大千书写的菜谱交给她,对她说:“好妹妹,你能够每天在他的身边照顾他,有多好,我就是不能够啊!他是国宝,一切要以他的身体为上!”

抗战期间,在沦陷区上海的李秋君同何香凝女士一起组织了灾童救护所,专门收容无家可归的孤儿。而张大千则万分惦念远在沦陷区的三妹,多次劝她赶快到自己的身边,怕“战乱纷纷,骨肉分离”。但是,李秋君无法离开上海,一是惦记在念书的两个养女,二是不愿给张大千的生活增加负担。

1945年8月,远在成都的张大千听到了抗战胜利的消息后,无法掩饰内心的激动,挥笔画下了一幅歌颂祖国山河美好的巨幅山水画《苍莽幽翠图》,并且盖上了《秋迟 》之印。他盖上此印有两层意思:一是因为他深知此画将为他一生之杰作;二是为了将来有一天让远在上海的李秋君看到,遥寄思念之意,以此纪念他们一生的情意。随后,他将此画交给了好友谢稚柳,希望他有一天能够把此画展给上海的李秋君看,没有想到谢稚柳多次错过了给李秋君看画的时机,一直到李秋君于1971年去世,也未曾亲眼看到这幅张大千画给自己的一生力作。

1949年,张大千从东南亚到南美,旅居了世界无数个国家,但是一直惦记着远在国内的李秋君。思念一生挚爱的张大千每到一个国家,就要收集一点那里的泥土,然后装在信封里,写上“三妹亲展”。到张大千去世时,他已经有了十几个从来没有被打开的信封。后来,通过在香港的李秋君的弟弟转来的他给李秋君的信中这样写道:“三妹,听说你最近缠绵病榻,我心如刀割。人生最大憾事为生不能同衾,而死不能同穴。你我虽合写了墓志铭,但究竟死后能否同穴,实在令我心忧。蜀山秦树一生曾蒙无数红颜厚爱,然与三妹相比,六宫粉黛无不黯然失色。八哥今日犹记你初逢时一片可爱娇憨模样,铭心刻骨,似在昨日……恨海峡相隔,正是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尘蜡苔痕梦里情啊。”

张大千与李秋君自1949年分别以来,再未见上一面。1971年,李秋君去世时,张大千正在香港举办画展。当听到最爱的人先去的消息时,张大千顿时神思恍惚,几日几夜不能进食。从那以后,他的人一下子就苍老了许多,身边弟子经常听他说的一句话是:“三妹一个人啊……”

八年后,张大千谢世。

2004年3月,《苍莽幽翠图》几经周折,终于由谢稚柳的后人奉出拍卖。这部张大千的一生力作浮出后,《秋迟 》的来历才得以最终解密,从而曝光了这段旷世绝恋。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