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义:环境问题的现行经济模式之祸

据《中国青年报》近日报道,中国有一半以上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即使是有污水处理厂的城市,也有相当一部分排水管网没跟上,污水流不到污水厂。 说这番话的是潘岳,他还强调,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以年均5%的速度递增,已超过工业污水排放量。

他的话音未落,北京就在一场大雨下出现了城市少见的水漫金山现象。必须指明的事,这场雨并非突如其来,天气预报早就做出了预测。而且连续几天的阴雨天气也早给这个城市的排水问题提出了警告。一些媒体也在此前走访过市政有关部门。当时媒体得到的答复是一切不仅正常,而且有效率。比如,北京交通台的一栏节目中,就有有关人员就城市排水救急措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说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会有队伍就近迅速到达云云。但实际更如大家所看到的,北京交通主干道水淹七军的事不仅成了中国新闻,而且成了国际新闻。

这样的两件事说明了什么。

只要把后一件事作为前一件事的背景,你就不难理解中国环境问题的根源: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兴土木的过程中,不仅很少考虑环境问题,而且连基本的市政基础设施都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反过来说,就连排污都入不了地方政府的法眼,在他们的日程上都是可有可无的小事,何况治污?

所以,潘岳面临的问题,不仅是“污水流不到污水厂”,甚至是污水流到哪儿地方官员们根本就不关心。所以,他应该再检测查一下那个5%的数据,因为那可能是依据市政排污系统的运转得出的,而在北京这样的城市,有多少比例的污水通过了这个管网呢?共和国的首都如此,其他地方就可想而知了。

由此,我们也就可以毫不犹豫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的环境问题要想解决,不啻于重新砌造中国经济大厦的地基,甚至需要对现行经济模式进行颠覆性的改革,其艰巨程序说什么都不过分。希望像潘岳这样致力于中国环保事业的官员们,能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艰巨性,要拿出比以前面对的那些困难时更加勇决的勇气和胆识,才可能为中国环境的解决撕开一道缝隙。笔者相信,在所有人都批评中国问题的恶性循环并陷入一种无望时,只要能让人们看到一点儿希望,一种新途径的现实之门,中国的环境问题就好解决了。(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