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高级领导人之下台揭秘:高岗的垮台

温相/高饶事件是一个比较能说明毛泽东权谋术的经典范例,而这起事件虽然发生在建国初期,然而暴露出的矛盾和问题一直延续到多年之后的文革和庐山,它留下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党史研究者异常重视的部分。

高岗和饶漱石本来并不是一个系统上来的,他们因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受到毛泽东的看重,特别是“五马进京”之后,由于工作和毛泽东的统一部署的原因使得他们越走越近,以致于成为所谓的“联盟”。毛泽东进入陕北之后,并没有完全取得中央的最大的控制力,在洛川会议前后表现的尤为明显,所以,其时高岗、康生等人的投靠便显得弥足珍贵,这自然也是他们后来得势的来由之一。毛泽东在陕北积极培养高岗的地方势力,而在中央依靠逐步紧跟的刘少奇、任弼时、康生、陈云、彭真等人终于在延安整风之后取得了最后的决定权,确立了毛泽东作为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不可争议的核心。所以,在一九四五年的七届一中全会上,以上诸人都得以当选由十三人组成了.....委员,其中高岗、彭真、康生几个人在五届之前的党内还是知者甚少的远离核心圈的“小人物”(康生比其他二人名气还算大些,因为和王明的关系)。

抗日战争结束后,毛泽东先后派遣彭真、高岗、陈云、张闻天、李富春、林彪等多人去东北完成战略大转移,张闻天的派出是远窜,而高岗则是亲任,东北后期,高岗任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1949年前后,高岗任..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人民政府主席、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全权负责东北地区的工作,成为显赫一时的“东北王”,身边的所谓五虎上将者如张明远、张秀山、马洪、郭峰、赵德尊等人也是特为风光。高岗当时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声气最广,诸侯中,他和彭德怀一直共事,在东野他和林彪的配合又是最好的,而中南局刚刚掌权的陶铸原本就是高岗的间接属下。毛泽东看中高岗并且把他推到前台来也自然不是随便考虑的了。

毛泽东在任弼时死后,依照惯例递增陈云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实为常委),在毛泽东看来,陈云明显“软”一些,所以,毛泽东有意把高岗提上来排在彭真的前面,稍后也有进一步上升到陈云之前,补上任弼时的缺分。高岗尽管坐拥东北,但是,他在党内的资历比较浅,不要说和周恩来、朱德相比,就是和彭真、陈云、李先念等人相比也有不如的地方,说起来不过是程子华、徐海东一流的人物而已,所以,这也是被毛泽东看好的原因之一。惟其资历尚浅,必须借助于毛泽东这颗大树的照应。特别是对待刘少奇在一九四九年五月间的天津讲话的态度上,毛泽东和高岗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毛泽东自始至终不认为资产阶级是可以和平接收的,而且在晋绥土改的问题上毛泽东对刘少奇遗憾未消,高岗从中策应,二人自然一拍即合。

五马进京于他人都是调任,而于高岗和小平则是重用。高岗进京之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计划委员会主席并兼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这里的计划委员会是仿照苏联的模式建立的直接隶属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之下的一个极为关键的部门,它和当时的政务院是平级单位,也就是说高岗以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身份开始分化一部分本来属于周恩来的权力了,这是标志着高大用的开端。

下面再来看看饶漱石,饶漱石一直以来被视作是刘少奇提拔的亲信,这是一个误传,其实,饶漱石虽然也是工运干部出身,并且在北满期间和刘少奇有过相识,然而,他的真正见用恰恰是身为东南局副书记时对项英的密告得以上达天听,使得毛泽东对他刮目相看,以后,刘少奇主持华中局和新四军的工作,饶漱石知道刘少奇是毛泽东派到华中的代表,自然曲意逢迎、百依百顺,从而获得了刘少奇很好的观感,刘少奇在给中央发电时专门提到:“小姚(饶漱石化名)亦好。”刘少奇北上之后,按照毛泽东的意思留饶漱石掌管新四军大权,其时,毛泽东通过刘少奇整顿新四军收为中央所用,费尽心力自不足为外人道,何以能够轻易假手于人?刘少奇适时新进,羽翼未丰,何以能够推荐这么大的人选出来?唯一的理由就是饶漱石早已“简在帝心”了,这就是陈毅在黄花塘之所以落败的真正原因,而陈毅在延安时,毛泽东并不说破此事的原委,只说:此事和少奇有关,暂且放一放。予人的印象似乎是刘少奇大力奖掖饶漱石所致,而陈毅多年之后于此还有此类的议论,直到二月逆流时仍作如是想,可见毛的手段之高。不独陈毅,饶漱石被批斗时很多人都提到饶漱石“忘恩负义”即指负于刘少奇,然则毛泽东从未对此发表意见,除少数人如陈云、小平、彭真等知其内里外,即便当事人刘少奇也一直困惑何以饶漱石对他那么“绝情翻脸”呢?而在饶漱石则一贯只知有毛泽东而不知有其他。

高饶事件出来之后,毛泽东反问陈毅:“饶漱石说你不好,华东局的事情还是他自己兼着好一些。”照例大军区司令员兼任大区军政委员会主席,饶漱石以华东局同志不同意陈毅出来主持华东军政委员会为由,请自行兼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毛泽东批准,此刻,毛泽东问及陈毅,陈毅只说是退让,毛泽东就此还发了一番议论:“谦逊固然很好,可也要分清对象,而且也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好的。野心家就不让。让给他就使党受损失。”至于是否是饶漱石欺骗了毛泽东至今也已然无从稽考了。不过,在陈毅看来则是饶漱石背着毛泽东和中央再次搞的小动作。而在毛泽东则再次搬当年整理新四军以陈毅对抗项英的故智只不过对象换成了饶漱石而已。其后,毛泽东嘱咐陈毅找剑英、富春、董老等人谈谈,把饶漱石的问题谈开来。陈毅此后还衔命找了彭德怀表达毛泽东的意见,借以“挽救彭德怀”其效果自然再好有。毛泽东的政治手腕的炉火纯青自不作第二人想。

饶漱石进京所接替的中央组织部部长的职务原本是彭真的“禁脔”也是刘少奇系统的关键所在,如果不是毛泽东亲自点名彭真何以能够顺利让出位置来?而毛之所以调任饶漱石来,其目的也很明显那就是对着刘少奇的,只不过刘少奇一直还以为饶漱石是当年小姚亦好的华中局副书记呢。殊不知,这些都已经被毛泽东暗中牢牢的控制了。

刘少奇在建国之后,随着时间的积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半独立的系统,和高岗五虎上将相对应的,刘少奇也有“四大金刚”,那就是彭真、薄一波、安子文、林枫。(“四大金刚”一说是饶漱石叫出来的,一时传诵)彭真、林枫、安子文都是顺直省委的老人,薄一波在1947年就作为刘少奇新组建的扩大了的华北局的副手,这就是后来被四人帮称之为“华北山头”的开始。其中,彭真一直主管中组部和中央党校,主抓干部和训练,是当初刘少奇之于毛泽东那样的重要角色,而薄一波以中财委副主任兼财长等于半个陈云,安子文居中联络,以中组部常务副部长身份兼任人事部部长,是刘少奇的“管家”一流的人物。江青后来说安子文是刘少奇的 “二掌柜”的,安子文在顺直省委期间就开始追随刘少奇,1943年在延安任..中央党校第二部副主任,1945年即被提升为中组部副部长,主持部务工作,兼任..中央党校教育长,1947年3月撤出延安后去华北任..中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央工委书记为刘少奇)。再者,安子文和刘少奇的私人关系是其他人比不了的,后来刘少奇和毛泽东冲突,安子文从中调停,深为毛泽东不满,用江青的话说:“安子文算老几?也敢做主席的‘和事老’”由此可见,安子文之于刘少奇的作用。林枫在高岗调任北京工作前夕任..中央东北局第一副书记。1953年1月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后兼东北军区副政委,被高岗视作刘少奇安在他身边的“定时炸弹”,从后来高饶事件发生后,林枫很快的在1954年4月调任..中央副秘书长、国务院文教办公室主任,成为小平的副手。而东北局其他主要负责人如张秀山等人接连被黜,相形之下,不言而喻。

众所周知,高饶事件的开场戏是1952年底的《新税法》的公布,刘少奇从来就有和平建国的思想,一度被毛泽东视为“右倾”而周恩来也主张发展经济,本来延安整风的对头如今因为工作上的原因变得相近,在毛泽东看来大有“合而谋我”的感觉,特别是刘少奇的渐渐坐大更为毛泽东所担心,因而借口新税法是“有利于资本主义,不利于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思想的总暴露”也是政务院脱离党组织领导下出现的错误思想的“一种倾向”,对周恩来的分工做了进一步的削弱,以薄一波为切入口,开始布置对刘少奇的打击。毛泽东曾经对高岗说过:“中国革命大而言之全国,小而言之陕北,都有一个圈圈,井冈山是红军的圈圈,陕北是八路军的圈圈,我们靠着这两个圈圈赢得了革命的胜利,现在有人又说还有一个圈圈,那就是白区的圈圈,是红区和白区两个圈圈,制造思想上的混乱,不可不察。”这段著名的讲话成为当时打击刘少奇和周恩来的主基调,被高岗多次引用,他指责刘少奇搞白区圈圈压红区圈圈,说周恩来搞政府摊摊压党中央的摊摊。左手打刘少奇,右手打周恩来,高岗如此的肆无忌惮的同时打击党内第二号、第三号人物,如果没有最高的允许是很难想象的。杨尚昆和薄一波晚年的回忆录中一律回避毛泽东那个圈圈的讲话多次说不是毛泽东说的,是高岗的造谣,一再的否认反而给人以更多的猜想。

毛泽东曾经在1953年说过建议把中央的工作分为一二线,以四年之后毛泽东反右、大跃进的“乘风破浪”的雄浑气魄可见毛泽东并无归隐的意图,用他自己的活说:“中央一线不要就那么几个同志,土地太板结了就不好,要参点沙子进来。”目的就是换马,只不过他分别找了刘少奇和高岗两个人谈了,刘少奇自然不得要领,所以才有安子文拟就的中央“组阁名单事件”的出现,而这一事件出现后,彭德怀、林彪、陶铸等人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都和高岗有所联络,并且一度都非常赞同高的意见,显然,高所传达的意思一定是大有来头的,否则以林彪的取巧和精明怎么会轻易堕入觳中呢?

高岗异常得意,一面布置饶漱石在中组部开会批判安子文,借以打击刘少奇,一面请人出面调查安子文、刘澜涛、薄一波、彭真出狱自首的历史问题,一面开始暗中窜联彭德怀、陈正人、李富春、陶铸、林彪等人,给他们灌输跎倨娌恍辛耍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