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杨家将后人重舞杨家枪 打造独门武功秘笈(组图)

 2004-06-08 04:29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昨日上午,石人东路1号居民小区内,97岁的杨文震老人手舞银枪,阳光下,枪头银光点点,状若梨花,引来阵阵喝彩。这是杨家将第37代后人杨文震老人丧妻3年来,第一次重舞祖传的杨家枪,老人还拿出了与老伴多年精心整理的杨门武功秘笈--《器械武术举要》。

  “杨家枪讲究手要急,眼要快。”操着浓重山西口音的杨文震老人随手就摆了几个招式,“撒手枪!”“古树盘根!”每使一招杨家枪,老人炯炯目光随枪而走。

  杨六郎之后武艺超群

  1907年出生于杨家将的故里山西代县鹿蹄涧村的杨文震,是北宋名将杨无敌将军杨业第37代孙,杨业之子杨六郎之后。老人自幼喜爱武术,7岁开始学习骑马射箭,为清代江湖异人觉林和尚的第四代弟子。螳螂拳、春秋刀、螳螂棍、杨家枪、长拳无一不精。1935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运动会,杨文震以春秋刀之表演获得山西武术器械第一名。

  1937年正值抗战紧要关头,在山西采运处工作的杨文震负责监运军资,曾徒手击退劫军资的数名歹徒。

  1938年杨文震来到四川,1943年与金陵大学才女常如王番结为连理。1950年他到现在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管理食堂工作。一次,一个精神病人摆脱束缚,手持木棍疯跑。医护人员无人能制服他。院领导猛然记起杨文震武艺超人,求助于他。杨文震赶到,用“燕编翅”手法,先打落病人手里的棍棒,轻轻托其下颌,双手反剪将其送回病房,化险为夷。

  83岁开始记录武功秘笈

  在古钟市街居住时,杨文震教自己的两儿两女习武,院子里小朋友也跟着他学起了螳螂棍、春秋刀。多年来,每天清晨在成都市体育中心晨练的他累计义务教授了数百人杨家功夫。

  长久以来,有上千年历史的杨门武术全靠老一辈人口耳相传。从来没有人把杨门绝学用文字系统记录下来。为了不让这门绝学失传,老人从83岁开始,与妻子一起开始整理。

  小女儿常华远用相机拍摄了马战用枪36势、小花枪18势等的分解动作。妻子用蝇头小楷把春秋刀、螳螂棍、单鞭、杨家枪歌诀和技术要领一一记录。历时多年,这本记述杨门功夫的秘笈终于完成,常如王番抄了4本赠予儿女。3年前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的老伴去世,杨文震又摔了一跤,从此不再舞枪。前年老人带4个子女回乡祭祖,得知在杨家将后人当中数他的年龄最长、辈分最高。

  习武90年,老人的最大心愿就是不要让杨家枪失传,抚摸着熟悉的枪杆,昨日杨文震老人终于又再度舞动杨家枪,并将杨门武功秘笈首次亮相媒体。

  “老令公杨业戍边,家中太君教子弟,习武。七郎之妻杜金娥传此枪与杨文广。杨家男女老少,练武各有所长,而最著名为枪,故称杨家枪。杨氏之枪在手熟,手熟若舞梨花,故曰梨花枪。”
--摘自《器械武术举要》


四川新闻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