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夜晚的垃圾

上海好些街道,白天很绿很干净,晚上却奇臭无比。
  起初在晚上走在街上,常被突然出现在眼前的一大堆垃圾吓着,怎么会有人如此肆无忌弹地乱抛垃圾,而且是成堆的抛?

  放眼望过去行人道,远处还有三几堆类似的垃圾。

  原来,这座现代城市,白天很时髦地绿化着,到了夜晚还是很传统地把垃圾扫到大门外,“排队”等着清洁工人来清理。这些垃圾大致分两类--装在塑料袋的“看不见”版本,另一种就是较普遍、赤裸裸躺在街上的烂菜剩饭果皮。

  在清洁工人到达以前,垃圾就很招摇、很理直气壮地占据它白天没有地位的行人道。晚上,反正打烊了,路过的人也不多。要是你晚归的话冷不防嗅到空中的异味,是你的不幸。

  大家似乎不晓得,把垃圾暴露街头,除了会产生恶臭,还散播着细菌。但店主或屋主好像关了门就把问题留给别人清理。

  这种事不关己的态度正是许多城市难以达到环保目的的症结所在。

  像这样对环保的偏见普遍出现在发展中城市,眼前的工业既然能够赚钱,还种什么花花草草?污染的海水流了出去,就不是咱家的事了。等到附近的居民因用了污水集体中毒,已经太迟了。

  环保和人文教育一样,是一项长远的投资,由于利益不是短期内感受得到,常被当成是风花雪月不着边的工程,就连新加坡环境部长林瑞生也曾被误以为被“降级”到“垃圾部门”管垃圾。

  其实环保和教育工作一样,是项艰巨且必要的任务。如何处理废物、减低废气,是人民对公共环境表现出来的尊重,它反映了一国的修养和内涵。这不是把垃圾丢在门口让别人清理掉如此直接了当的差事。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