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海域成中国第二大严重污染区

南方日报报道,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珠江三角洲近岸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项目阶段调查结果显示,珠三角滨海环境问题不容乐观。按照目前珠江口海水淤积的程度,有专家预测,照此下去60年后珠江河道将无法通航,如不及早治理,其后果不堪设想。

  据悉,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围海造地建设港口码头、人工开发海水养殖场、大量向海底采沙等经济活动,已对南中国这一黄金海岸造成巨大的破坏,而且近岸海底工程构筑越来越多,开发建设的同时,给环境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调查资料表明,珠江河口主于围垦造田而日益变窄,围垦总面积达6666.7公顷,大部分是近几年抢滩造地而成,其结果使水位抬高,水泄不畅;加之中上游水土流失,下游淤塞严重,改变了原来的自然排泄系统,对航道、岸滩、滩涂、红树林生态环境将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自90年代中期以来,珠江口海城每天有100多艘采沙船、1000多艘运沙船,每天采沙量超过10万吨,非法采沙现象日趋严重。大肆无序、无度开采,使部分海域的海床越挖越深,改变了水动力状况。由于滥采海沙排出大量污泥浊水,搅动沙层中的有毒物质,严重污染水质,甚至造成海岸侵蚀,出现海堤崩塌。

   珠江口沿岸经济发展迅速,工矿企业较多,上游及沿岸的工业区和居民生活污水均排往珠江,而且大部分污水未经处理,对海域水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以至于珠江口海域已成为全国第二大严重污染区。据有关资料显示,排入珠江口的各种污水量每年超过20亿吨,其中城镇生活污水占70%,约有3/4以上的城镇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近年来围海造田促使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场的饵料投放量极大,海水富营养化程度大大增加。

  另外,海平面上升是威胁三角洲河口区地质环境的重要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洼,软地基广布,据预测,到2050年海平面上升幅度可能达到50-60厘米,届时珠江三角洲地区将有3/1低于涨平面之下,这将对航道、码头、堤坝等沿海建筑带来诸多问题。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