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吞象”--国有资产是这样流失的
中国经济学界普遍流传着一个“比较认可”的数据:近年来,全国国有资产每天流失1个亿。国有资产的流失和职工权益被侵犯往往是同时发生的。那么,这些国有资产是如何流失成私有资产的呢?重庆嘉陵化工厂“蛇吞象”的改制过程为这个秘密揭开了一点盖子。据新京报5月24日报导,改制前,重庆嘉陵化工厂(以下简称嘉化厂)共有职工1200多人,在岗者688人,属于中型国有企业,该厂生产的高锰酸钾销量一度占到全国市场的40%左右。
嘉化厂在1997年6月18日正式转制,当时曾被誉为“中国大中型国企改制民营企业的第一例”,名扬全国。并以全体职工出资入股购买国企的“嘉化模式”在全国推广。后来的许多国有企业改制都参照了嘉化厂的改制模式。
在改制中,嘉化厂原国企法人代表李守昌及其家族成员通过掌控的“嘉华”和“青城”等关联公司“过手”嘉化公司的进货及销售渠道,使“嘉化”欠下上述两家公司钜额债务。
而李氏家族通过看似合理的“债转股”方式从幕后走向前台,成为了嘉化公司的当然大股东,完成国有资产向李氏家产转换的整个“蛇吞象”过程。
* 企业法人股部分分配标准和过程为黑箱作业
按照改制指导小组批准的公司章程,公司注册资本(总股本)1053万元,其中职工实际出资入股共356万元,另有697万元的公司法人股。
改制资料显示,嘉化厂董事长、法人代表李守昌实际出资27万多元,然而,他在1053万元的总股本中却占到了15.78%的股权;同在该厂工作的其妻苏钰实际出资68万元,但占有总股权19.25%。因为李还获得了139万的企业法人股,苏获得了40万余元的企业法人股。全厂一般职工占到的总股本为400多万股,不到1053万股的半数。
关键在半年后的二次股权变更。1997年12月,嘉化有限公司少数人提出了变更登记申请书,申请注册资本由 1053万元变为 2588万元,除了嘉化公司的股本由1053万元增加到近1400万元之外,还增加了两个大股东:嘉华贸易总公司和青城贸易公司,而这两个公司的法人代表都是李守昌的妻子苏钰。
这次变更连嘉化的职工股东们都鲜有人知道。凭着30位股东的签字得到了重庆工商局注册科的认可。而这30多位股东的签字是在不明真相下签的,以为是参加会议签到,而且没有签名的日期。股权变更后,职工总股本只占到此次增资扩股后总股本2588万元的百分之十几了。
按规定,企业法人股应该是国家优惠减免的部分净资产入股,这部分股本要按照贡献大小、职务高低、工龄长短等分配,其中按工龄长短分配的比率应占到一半。时任重庆国企改制指导组组长的肖通俊也说,他对具体的股权设置并不知情。
李守昌一个人获得的配股占到企业法人股总股本的20%以上,而苏钰并非公司高层,也无所贡献,却获得远远超出其他人的配股。加上李守昌的弟弟、弟媳,李氏家属的总持股达90%以上。
而正是李守昌在担任嘉化厂厂长期间,嘉化厂由赢利走向濒临破产。
* 嘉华、青城和嘉化厂的关系
嘉华、青城这两个公司原是加化厂的下属部门,负责厂里的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1993年,厂里撤销“嘉华经营部”进而成立嘉华综合贸易公司,李守昌自己担任法人代表,94年转给其妻苏钰。1996年,成立青城公司,性质类似。这两公司寄生于嘉化,却是独立的法人企业,其主要的业务是经手嘉化厂的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
嘉华和青城贸易公司垄断了嘉化的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从中赚差价。譬如,嘉化厂每年需冰醋酸4500吨,以市场价每吨约4800元计算,嘉化与嘉华签订采购合同后,每吨平均将高出当年市场价200元左右,仅此估算,5年间嘉华公司便赚取嘉化厂400万元左右。
此外,嘉华还垄断了煤、氯化钾等大宗原材料采购,到后来连包装袋、桶,甚至厂内职工劳保、生活用品发放也由它过手。至于产品销售,则由厂里低价卖给嘉华,嘉华再加价卖给市场。
从工商登记看,嘉华公司当初的注册资金(由嘉化厂投入)不过100万元,青城公司注册资本为50万元。到改制前,两公司的年营业额分别达到4238万元 和2106万元,而它们的“对外投资”分别达到了1000万元和128万元。
这样,由嘉化厂投资的“第三产业”变成了嘉化厂的大债主。截至1996年底,嘉化厂已累计欠嘉华公司千余万,仅利息就达370万元。
嘉化厂原财务科长吕中林说,“实际上嘉华公司只有三个人,两个是财务人员”。在完成上述一切行为的过程中,嘉华公司并不需要出人手,购销人员都由嘉化厂出,花费厂里开销,“嘉华只是账目上过一道手”。而嘉华的帐目嘉化厂的财务不能过问。
这就为“蛇吞象”创造了条件,中国许多国营企事业单位都是这样“搞活经济”的。
* 资产顺利转换
查阅1996年11月份嘉华公司的工商注册资料可以发现,在总股本102万股中,苏钰占有9万多股,李守昌之女李先启(当年是个初中生)占有8000余股,加上李守昌自己,三人的股份相加占嘉华总股本60%。
1999年8月9日,嘉华公司的股本变更为155万股,其中苏钰占有100多万股,占总股权的72%;李先启(当时还在上高中)的股本增加到8万股,约占总股本5.1%。
据青城公司的董事丁象坤证实,青城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也是苏钰,所占股份达到70%以上,李先启也在青城公司持股。
除了嘉华和青城公司,嘉化的关联企业还有紫竹化工厂,法定代表人苏钰、李先启;长陵化工公司,法人代表李守德(李守昌之弟;)苏州化贸公司,法人代表苏钰;江北化工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李守德;鲲鹏化工公司(李守昌和其妻女以自然人入股和企业股方式占有大量股份);嘉化成都经营部(法人代表苏钰)等。
有职工说,苏钰一人当了五个老总,李家有9口人在厂或厂的关联企业当领导。
这样,在嘉化厂在通过“模糊”的过程完成增资扩股后,李氏家族通过“债转股”方式“从幕后走向前台”成为了嘉化公司的当然大股东,加上李、苏两人在嘉化原来就持有的可观股份,以及在第二次股权变更中以自然人身份追加了一部分股份,至此,李守昌及其亲属实际上已绝对控制了嘉化公司股权,约在90%以上,完成了李氏家族整个“蛇吞象”过程。
* 职工维权
7年前,嘉化厂改制方案对改制前景的预期很高,入股分红的前景也被官方普遍看好。7年来,职工们却没有分过一分钱的红。
当时厂里以经营困难为由,职工减员50%(重庆媒体的报道中,嘉化厂却被当做实现“无一人下岗”的典 型),造成了许多职工生活困难。
当职工、股东渐渐发觉了嘉化厂的“变化”后,他们开始了维权行动。2003年12月29日,嘉化300多名职工股东召开“第一次股东大会”,并发函邀请全市新闻媒体参加。在那次会上,宣布否决了嘉化公司同日产生的董事会换届选举结果,并将决议送交重庆市长、市经委和江北区工商局。
2004年元月2日,嘉化公司不顾“第一次股东大会”的反对,发布了董事会换届公告。此后,数百名嘉化厂职工股东集体三次到重庆市委上访。元月下旬,在岗和退休工人七八百人围堵厂门半月,同时,工人们凑钱请律师,并向检察院不断反映李守昌的问题。
4月中旬,李守昌、苏钰被刑事拘留,此后取保候审。
* 谁之责?
有律师说,改制中经营者持大股,应该是出资认购股权,所谓贡献股也应该是配给期权,经营者仍须出钱认购,而非配送干股。
另外,对嘉化厂改制进行资产评估的是重庆资质比较好的铂码会计师事务所,现该事务所主任李萍因虚假评估等问题已被检察院传讯。
而为嘉化厂注册的重庆江北区工商局注册科一负责人则说:当时的情况是,政府巴不得把嘉化这种国有企业脱手,“能送出去已经很满意了,我们工商部门哪敢拖后腿”。
据悉,今年3月“两会”期间,众多代表反映了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国资委副主任李毅中承认,全国的一些县级城市有的是将国有企业全部卖光了,地市一级中 60%~83%国有企业被卖掉了。
有一位人大代表说,经济学界则流传着一个“比较认可”的数位:近年来,国有资产每天流失1个亿。
- 关键字搜索:
-
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