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国老人的加拿大移民日记

2003年是我生命中最值得回味、也是最难忘的一年。这年我和老伴一起移民到加拿大,从东半球的南国广州来到西半球的北美多伦多,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初来乍到,环境的差异,文化的冲击,扑面而来,许多的感受通过文字得以记录,偶然翻翻,感慨良多。

  初到多伦多

  飞机到达多伦多已是傍晚时分,机舱外的天色渐渐转为灰暗,从多伦多上空往下看,这个城市似是一片广漠无垠的大白布上缀满了黄灿灿的宝石。入境手续十分顺利,8时30分出机场门口时,女儿在家里还没有出发。接到我们在机场打去的电话,女儿女婿搭乘预租的小车于9时到机场迎接我们。

  女儿家三层楼寓所的第三层原是女儿女婿居住的,现在让给我和老伴,他俩搬到二楼住。一楼是客厅,餐厅和厨房。房间宽敞、明亮、整洁、舒适。灰白色的地毯,白色的墙壁,和窗外白色的雪景相映成一片冰晶洁白的世界。窗外白茫茫一片中,只有昏黄的街灯周围看得到静静飘落的雪花。啊,我和老伴已从东半球的南国大城来到这西半球的北疆,这就是从今以后我俩落户的地方呵。

  来多伦多10天,就已适应和喜欢上这个地方了。一点也没有到异国他乡的感觉。除了这里的空气特别清新,天很蓝很高,生活环境优于广州外,其它和广州几乎没有什么两样。饮食起居外出之方便更是原来没有料想到的。吃的青菜和广州一样丰富,而且比广州好吃,又甜又嫩。女儿女婿为了我们出国后的生活方便,在购买寓所时特别选择了附近有超市(华人和西人超市都有),茶楼,图书馆和公园的住宅区。

  讲起图书馆,寓所附近有个图书馆(整个多伦多有90多间图书馆,且是联网的,可以从一个图书馆借到所有图书馆的书),一次最多可借出50本。我女婿去图书馆,每次都抱一大捆书回来。那天,他带我去图书馆还书和借书。他进了图书馆,把要还的书放在还书处柜台上,一言不发就走,又到书架上抱起一捆书走,然后到门口登记。整个借还书过程不到10分钟。原来他在家用电脑向图书馆预订书,图书馆就会从全多伦多的图书馆里找到他订的书,送到他指定的图书馆的专门的书架上,每本书上还附了张纸条,上有他的借书证的最后4位号码(为了保护隐私)。据女婿说,若你前来还书时,图书馆已关门,你可以在图书馆侧旁的一个还书箱入口处,把书塞进去。如遇里面已经塞满书,还可以把书就摆在图书馆的门口。

  “英语学校”入学试

  加拿大对新移民提供免费英语教育,按照入境时发的一份资料上提供的电话号码,女儿替我打电话到英语考试中心预约了考试时间。因为考试地点离家还很远,女婿怕我不认得路特意驾车送我去。我们在约定时间前10分钟到达考试中心,在接待室一排空凳上坐下后,我的心情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我自中专毕业后参加工作一干就是42年,直到退休,其间再没有去上学。如今我年届65,却在异国他乡重新走进课堂,所以心情特别兴奋;紧张的是我为迎接这次考试早在移民前就开始“认真”准备,我一直担心自己年纪大,口语无法过关。

  临考前一天下午,女儿讲她刚来多伦多头两个月时学习英语的情况,说她“连做梦都在学习英语”,为了应聘见工时不怯场,甚至把自己的“简历”都背个滚瓜烂熟。也许女儿这句话给了我启发,在去赴考的这一天早晨,我打了一个自我介绍的“腹稿”,没想到这个“腹稿”在入学试中起到了作用。

  到了10时整,从里屋走出一个中年妇女--主考老师,她叫我进去,我怀着十分忐忑不安的心情被带进她的办公室。整个考试进行了一个多小时。考试结果:听力二级,说三级,阅读三级,写作三级。老师说:可以进二级班,也可以进三级班。我选择了三级班。

  我的学生生活

  考试结束后,“新移民免费英语学校”来电话通知注册,根据入学试成绩,我被编入“三级”班。学校离我们住处只有10分钟的路程。我到课室时还不到9点,里面空无一人。不一会儿来了几位女士,都是说粤语。9点过后,老师让我们到501室,课室四壁摆了十多台电脑,我找了个临窗的位置坐下。接着老师就分给每个人一个磁盘。里面是一组短文,除了文字还有声音。这个班开学已有一段时间,因为有了空缺才通知我来,老师向我问了一些话后就把我叫出去,她把我带到学校办公室(新生注册的地方),然后对我说,根据我的情况,希望我去“二级”班上课,说是一步步上来比较好,问我有没有意见,我当然没有意见。这样很快又办了“二级”班的入学手续。由另一位女教师把我带到另一课室。

  一进课室,我还没有转过神来,就听那个老师说,这里全是女士,就你一个男士。全班13位同学,其中两位看装束就知是巴基斯坦妇女。还有一位看上去有点像俄罗斯人,后来才知道,她是埃及人。后来跟邻座那位来自广东新会的同学交谈,知道这里每逢单月一日开新课。她已经上过一期。我问她为什么可以一直在一个级别的班上课,她说只要你愿意,可以一直在一个级别的班上课,但升级了就不能再读低一级的班。她为了学习基础打好一点,所以继续读这个班。

  我们每天上课从上午9点到下午3点(中间休息一个小时),上课时间5个小时用足。每周20学时全部是在做练习。老师讲课一环接一环,不停发书面材料(阅读和练习材料),要大家不停地问、答、读,每个人都有机会轮到,稍一分神就会“不好看”。在这些节目之间,作为过渡,老师不停地讲话,你为了提高听力,就不想错过这么好的机会,自然要聚精会神地,甚至是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听,稍一分神就会漏掉句子。另外,她还穿插放录音带,当然因为是“二级” 班,内容相对是较简单,但要全听懂也还是不容易的。

  记得开学第一周,我们是以“家庭”为专题,所做练习都与此有关。阅读材料内容都很有趣。如阅读材料之一《起名字》,主要是介绍西人起名字的习俗。之后我们学习另一个阅读材料──《一个大家庭》。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说的是多伦多有一对夫妇,双方年龄都是47岁,生有11个孩子,最大的23岁,最小的3岁。这是一个很特异的家庭,因为加拿大平均每户是1.7人。我们围绕这篇课文“家庭人口多好还是少好?”,分正方和反方两组进行辩论;又要求每个学生带回自己家庭的照片,上台介绍,再把讲话内容写出贴到班级墙上。我也第一次用英语连贯地说出一段话,并写了一篇题为“我的幸福家庭”的“作文”。在 “老人家医治聋哑英语”的路上迈出了一步。

  被西人“投诉”

  多伦多的4月,虽然也有雪,但春天来到了。那些在冬季时节树杈全都枯干的树,也渐渐绽开新芽,吐出可爱的嫩绿,大地重又披上绿装。

  在我们住所的门口,有一个很大的高尔夫球场,春天刚来临,高尔夫球场就忙碌起来了,经常见到三三两两推着小车,背着球具的高尔夫球爱好者在场内出没。场的四周都围着铁丝网,不是玩高尔夫球的人是进不去的。在高尔夫球场附近有好几栋高层公寓,据女儿说,那里的房价特别贵,一个单元售价100多万加币,同样面积的高级独立屋也不过四五十万加币,就因为在那里可以看到高尔夫球场。在公寓与高尔夫球场之间有一条小溪,为方便行人越过这条小溪进入高尔夫球场,在其上架起一座水泥平板桥。

  雪停后的日子,我们第一件想到的事是到户外锻炼。第一天,我们选择在住所周围小亭子内练太极,老伴说闻到一股汽油味,开始以为是附近公路吹过来的汽车汽油味,后来才弄清是我们站的地方下面正好是社区公共取暖的排气总管出口。第二天,我们转移到高尔夫球场旁小溪的水泥平板桥上,面向高尔夫球场,背向公寓旁的一条小路。在我开始锻炼时,听到很远传来男人的叫唤声,当时我们没有注意,照样锻炼,过了一会儿听到一阵哨子声,再过一会儿又响起了叫唤声。这时我们身后一位在桥上晨运的华裔女士问:“喂,楼上有个人是不是在叫你们?”,这时我们才停下来,回头看到在公寓的十几层楼的阳台上,有一个西人正朝我们做激烈的摆手动作,当时我们很纳闷,看得出那人的表情是要赶我们走之意。于是我大叫:“WHY?”,他大概没听见,继续摆手要我们离开,于是我们和那位女士就走开了。

  回家后跟女儿讲起,她听了很生气,说这没有道理,她叫我们明天再去那里练,如果他再嚷就报警。她进一步分析说,可能由于西人不了解太极,以为你们在那里发巫术呢,所以感到害怕。当然,也有可能是个别西人瞧不起华人。她说了一个故事,她的一位华人女同事,一天抱小孩在一家住宅旁的台阶上坐,有一个西人出来赶她走。由于她坐的地方不属于那人住宅的范围,她打电话报警。警察来后,那个人吓得要命,连连道歉,还请求免于起诉。

  之后我们没有再到那里练太极。女儿事后几次追问我,为什么不再去那里练,还说,如果再有同样的事发生,一定要和他理论,这里个人的自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触犯人身自由就是触犯法律,等等。

  到尼亚加拉瀑布旅游

  十多年前,移居美国的朋友老马寄给我他首次游尼亚加拉瀑布拍摄的照片,我始知世界上有这么一个美丽的地方。两年前,移居加拿大的女儿也寄回她在加拿大一侧拍摄的尼亚加拉瀑布照片,这个名字又一次扣响我的心扉,心神往之。

  到达尼亚加拉瀑布是早上的10时15分,我们首先到“花钟”(Floral Clock)和“莱拉克公园”(Lilac Garden)去游玩。这“花钟”是游览尼亚加拉瀑布必游的景点,离瀑布11公里,它用25000株花构成,钟面直径10米,分针长5米,时针略短,由一个钟表机构带动(仅就机械钟而言,怕也该收入吉尼斯世界记录了吧)。

  之后我们驱车向尼亚加拉瀑布奔去,车在离景点不远处一个停车场停泊之后,我们步行到尼亚加拉公园路,只见街道和街道两旁绿草地,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来自加拿大各地以至世界各地的各种肤色的游人,服式各异,恰似“花团锦簇”,把尼亚加拉公园路的风景点缀得更加美丽。

  继续前行,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前进方向左边的尼亚加拉河上的尼亚加拉两瀑布之一的“美国瀑布”(American Falls),高达55米,瀑布的岸长约328米,从对岸美国的悬崖边垂直而下,瀑布因其极为宽广细致,很像一层新娘的婚纱,所以又称“婚纱瀑布”;再往前,神往已久的大自然奇观便扑面而来。只见深蓝色的天幕上下悬挂着一幅高达56米,岸长约675米的大瀑布,因在加拿大境内,故称“加拿大瀑布” (Canada Falls),又因形状有如马蹄,而有“马蹄瀑布”(Horseshoe Falls)之称。由于尼亚加拉瀑布的流向,造成了在美国一侧,只能看到“马蹄形”瀑布的右半蹄,且看不到“美国瀑布”,为了从美国一侧也能看到这个瀑布,在对岸美国,特别向河中心伸出一个观赏台,供美国游客观赏,而要观赏瀑布全景,则要乘气球、直升机和游艇了。

  尼亚加拉瀑布的另一奇景,是在阳光照射下,在尼亚加拉瀑布烟雾中横跨美国和加拿大的彩虹,只要天气晴朗,彩虹必定出现。就在瀑布旁一条横跨美国和加拿大的大桥,也因而命名为“彩虹桥”。

  不知不觉,来加拿大已经一年了。一年来有不少人问我:习惯吗?我总是答道:“我每天都感觉自己在享受过去从未体验过的全新的生活。”


海狼网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