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日企把中国市场视为必争之地,而大部分日企日益重视对本土化人才的培养,又为很多人进入日企工作带来了机会。进日企就业是个好选择吗?日企是否合适每个求职者?选择日企,就选择了一个好的职场开端?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日企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日语专业大四 小金
我和一家日本银行已经签好约,那是日本四大银行之一,但还没正式开始工作,所以目前我仍在实习了近一年的日本糖果公司继续实习。工作了那么长时间,也摸索出在日本企业里的工作模式。尽管我所在的是日本第二大糖果公司,但它刚刚打进中国不久,属于新厂。他们做事很有计划性,从去年进入中国市场,每3个月就会出台新的计划方案。每一阶段都有详细的工程安排,完成一项勾掉一项,一丝不苟。如果遇上新的问题,都是大家一起开会共同解决的,所以给我的感觉是日本人心很齐,团体合作精神强。
严谨认真是他们另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似乎日本人的工作态度也是以此闻名的。他们注重责任感,每个员工都很明确自己的份内职责,老板也是极其重视下属的工作态度。在上下级地位方面,工作中和工作外可以完全分开。在工作中,上级的命令是需要无条件执行的,没有还价的余地,如果工作完成得糟糕,老板说发火就发火;而在工作外,上司与下属可以像朋友般相处,下了班一起去吃饭喝酒排解工作压力是常有的事。
我觉得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是不是适合在日本企业里工作,因为毕竟日企的工作环境有其独特的风格。在日企工作的人需要具备很强的责任心、做事不能够马虎,说得难听点就是要一板一眼地跟着做事;要适应并习惯他们计划性很强的工作方式,他们不鼓励鲜活的创意;要具备集体观念,善于配合协作,久而久之与他人产生默契。
日企是块试金石
某日本汽车制造贸易有限公司 职员 popo
在我们这个公司里,“制表”是个特点,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制成图表,而且同一件事情要重复做好几张不同的图表。我个人觉得这样很多余,是一种对时间和人力的浪费,但也很无奈,这是公司的做事程序。日本人喜欢什么事情都做得很仔细,小到在公司里放置老鼠药的事情也要打成通知四处张贴,当然这不失为一种认真严谨的态度。
给日本老板打工,有三条最主要的事项必须明确:
一、时间观念。准时守时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品质,假如约好的时间不到,给老板的印象不是大打折扣的问题,而是马上就一落千丈。
二、注意细节。工作认真与负责是理所当然的,将自己的事情保质保量地完成,具体到小细节都不能马虎。日本公司的检查制度十分严格,在递呈报告图表时,哪怕是多了一条微小网格线都会被要求返工,重新来过。
三、注重礼节。上下级之间的地位关系比较明显,见到老板要问早问好;有客人进门一定要起身;接待正式客户要穿工作服……
通过在日本企业里的察言观色、跌打滚爬,人也被磨练得有规有矩的---做事认真、有责任心;不会偷懒、不会迟到早退;礼貌待人。所以很多人说,在日本公司里哪怕是实习过,其他任何公司都可以去干了。
日语要好,还要务实!
某中日合资企业 管理人员 UM
我是99届毕业生,在这家企业工作了一年不到的时间。我的工作单位是一家中日合资企业。这是一家新公司,主要的经营业务是做液晶面板。但是目前还没有正式生产线的量产。
与日本人一起工作,感受比较深的是日本人严谨认真的做事风格和日本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精神。举例来说,日本人开会谈业务,是非常谨小慎微的。他们谈很久的时间不是为了回扣和其他个人好处,是真的为了企业好,也是典型的东方的商务交流方式。个人和个人讲交情,企业和企业之间讲交情,所以日本企业会很紧密地结合在一条供应链上,多数供应商和客户的关系都非常紧密,私交甚好。但同时在工作中很明显一点就是严格的等级划分制度。这种制度使得那些有强烈信仰的日企员工更加有效率的拼命工作。
这家公司每年都会招很多应届大学生,像去年就招了200个左右。大部分是去做技术人员。热学、电子学专业的都有。他们大部门是做技术,一招进来没多久就被派去日本学液晶技术了。据说他们在日本生活得很苦,毕竟不同于旅游和求学啊。
新人如果进了日企,永远要记得的是学好本事。现在是技术上需要依靠日本人帮忙,但如果永远依靠他们,我们永远不可能成为做出像samsung这样的强势企业。还有就是日语要好,如果日语不好那么英文要好,而且现在英文好比日文好还重要。另外需要务实一些,静下心来好好学东西,说大话没有用的。还要懂得隐忍,准备好了才有话语权。因为在日资企业想出人头地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历练很多年。这也是日本人的风格吧。
日本知名公司人才战略
东芝的重担子主义
日本东芝株式会社认为,要尊重人就应委以重任,谁拿得起100公斤,就交给谁120公斤的东西。东芝推行“重担子主义”和“量才适用”的用人路线,在企业实行“内部招聘”,让职员自己申请最能发挥专长的职位,从而使企业繁荣昌盛,历久不衰。
松下的人才再生产
日本松下公司以生产影音器材蜚声世界,其成功的经营管理经验中,重要的一条就是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的“再生产”。公司建有36个实验室,培养了2.2万名研究员、工程师,使企业获得了5.5万项专利产品。
索尼的人才开发政策
索尼公司历来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演员出身的大贺则卫,被录用以至提升为总裁的例子最为典型。大贺则卫充分发挥自己声乐和经营方面的特长,9年以后,终于使索尼公司成为日本著名的大公司。
申江服务导报
- 关键字搜索:
- 职场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