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吴敬琏关于银行改革的观点无法自圆其说

作者:高木  2004-03-06 04:39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吴敬琏先生是一个公认的推动市场经济的大力士,中国经济风云人物,国家倚重的高级智囊团成员,中国政府的首席经济学家。他的特殊身份和特殊经历,决定了他已经处在一个不是新时代的铺路石,就是新时代的绊脚石这样一个特殊位置上,他的一言一行几乎都会关系到亿万中国人的当前处境和未来前途,因此,凡是关心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前途的中国人,都有必要对吴敬琏先生的理论主张进行密切关注,也希望吴敬琏先生对自己的言行高度警惕!

一 吴敬琏先生的言论是否可以自圆其说?

经济学是一门很复杂的学科,这是因为,任何一个经济要素基本上都不是静止的,而是时刻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各个经济要素之间还存在着或正向或反向的联动关系。因此,这就要求经济学家时时刻刻要用大系统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做到这一点,他的言论才能够自圆其说,经得起推敲和实践的检验。

吴敬琏先生的言论很多,但是吴敬琏先生的言论是否做到了自圆其说,还是请大家一起看一看:

(例一)吴敬琏先生在《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展望》一文中有两段话,其一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增长周期。但是由于过分着重于GDP 的增长,一些深层次的矛盾积累起来,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其二是:“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形势非常好,第一季度增长9.9%、、、”
由此可见,吴敬琏先生一方面反对“过分着重于GDP的增长”;可是马上又把9.9%的GDP的增长当作“经济增长形势非常好”的几乎唯一根据,自食了其言。

(例二)吴敬琏先生在《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展望》一文中还有两段话,其一是:“当前由政府主导的投资过热,导致过高的增长成本,这给中长期的发展带来了隐忧”;其二是:“我们终于可以说: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期。、、、这次新的强劲增长是不是健康的?我认为,从它的推动力量看,即从供给方面看,答案应当是肯定的。新增长周期的推动力量是什么?主要是民营经济。、、、从这方面可以说,当前的经济增长是有坚实基础的,是健康的。”
吴敬琏先生一方面说投资过热是政府造成的,另一个方面又说经济新的强劲增长,主要是民营经济推动的。作为一个学者,吴敬琏先生既然能够作出如此重大的结论,就应该说清楚政府投资过热和民营经济推动,在9.9%的GDP增长中各自占有多大比重?根据是什么?但是吴先生却对这些关键问题避而不答。
可见,吴敬琏先生过于急迫地想表达自己的愿望,却丢掉了一个学者应有的严谨,实质上也就忘记了自己担负着的特殊的国家责任。

(例三)、、、


二 按照吴敬琏的思路进行银行业和金融体系改革能否消除中长期风险?

虽然吴敬琏先生把GDP的强劲增长的功劳借花献佛送给了民营经济,但是吴敬琏心里却很十分清楚,GDP的强劲增长并不是靠民营经济推动的,而是靠20%的货币供应的过量增长和财政赤子、银行坏帐来维系的。他也分析出了投资效率低下的问题,他也已经看到了“泡沫最终破灭必然造成的巨大社会福利损失”的危险。但是接下来,吴敬琏先生却犯了一个让国家民族都要为此而致命的严重错误!

按照吴敬琏先生的说法,解决投资效率低下这一根本性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全面推进银行业和金融体系的改革。

吴敬琏先生的根据是:“目前投资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行政机关的附属物,而不是独立的市场主体,资本资源的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党政领导机关的影响,而不是由市场机制进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化改制、股份制银行的股权优化和公司治理的完善、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县域金融体系的重建、利率市场化以及债券、股票等证券市场在规范基础上的发展等等,都需要加紧进行。”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若吴敬琏先生推进银行业和金融体系改革的愿望得以实现,由“投资效率低下这一根本性问题”引发的中长期风险是否就可以消除呢?


1 谁来释放前期政府投资惯性?

吴敬琏先生也承认,最近四年,中国每增加5-7 元投资才能增加1 元的GDP 产出,并且这些投资主要来源于政府投资,是全国各地政府大搞“形象工程”的热潮,修大广场、盖办公大楼、铺大草坪美化市容等等流行风气形成的。有些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投资是有惯性的,尤其是高成本的投资惯性更大。也就是说,地方政府的投资主要是由银行贷款形成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拖欠的工程款,因此政府只有拆东墙补西墙,贷新款还旧债才能勉强应付债务危机。如果国有银行一旦成为股份制银行、民营银行或县域金融体系,这些银行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政府干预,可以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自由地参与市场行为。也就是说,该贷款的我才贷款,不该贷款的,天王老子也别想动用我一分钱。政府的后续投资就要被彻底断绝,债务-危机就会迅速爆发,债务危机就会很容易地演变为政府-危机,政府-危机就会很容易地演变为全国性的、、、

2 巨额银行坏帐谁来承担?

吴敬琏说加快银行业和金融体系改革的一个主要理由是“现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高达25%,加上1999年拨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1.4万亿元,不良资产差不多有贷款余额的40%。中国清理现有的不良资产大约要花3万亿人民币。” 可是,在银行业和金融体系改革过程中,让谁来承担如此巨额银行坏帐呢?吴敬琏先生却没有解释清楚。

可以预见,在改制过程中,巨额银行坏帐肯定是谁也不愿意承担的。但是,无论这些坏帐由各家银行各自继续承担,还是最终由中央银行增发基础货币来填补亏空,在改制过程中或改制后,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都会极度增大。这是因为:

如果这些坏帐由各家银行各自继续承担。银行亏空的这些货币,基本上都是公民个人或各类经济体的存款,这些钱早晚是要还的。如果银行是国家的,储蓄户们就会感到很放心,他们不会担心国家会破产。但是,国有银行一旦改制成股份制或私有制银行,再加上改制过程中或改制后不可避免会出现各家银行争夺客户贬低对方恶性竞争等乱象,储蓄户们就会对银行实力产生怀疑,挤兑现象就难以避免。本来银行就存在巨额坏帐,再加上银行各自利益更加独立和银行总数的增多,各家银行现金库存基数相对下降,调剂困难,因此,一次小范围的挤兑就很可能演变成大规模的挤兑,根本不用等到2007年,拉美国家出现的银行危机就会有极大的概率在中国重新上演。
如果这些坏帐由中央银行增发基础货币来填补亏空,那么货币供应总量就会在短期内积聚膨胀,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实物价值量就会急剧贬值,再加上储蓄户对改制后的银行缺少信任,金融危机同样有极大的概率在中国上演。


3 银行改制后,中国经济能否实现有效率的增长?

假如,以上两项推测,都没有发生,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化改制等都按照预想的目标顺利完成,中国经济能否实现有效率的增长呢?

按照吴敬琏先生的设想,改制后,银行就可以脱离政府干预,把主要资金都投入到有效率的民营经济上,中国经济就能实现有效率的增长。可是大家都知道,有效率的增长必须满足最基本的两个条件,一是企业要有充足的资金周转,二是市场需求要旺盛。银行改制后,能否满足企业这两个条件吗?答案是:不能。

首先,改制后的银行,最主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努力回避贷款风险。而绝大多数民营经济都刚刚起步,再加上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的现状,并不会因为银行改制了,而获得同步的改善,再加上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贷款优惠政策也会被同步取消,因此,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并不会因为银行改制而得到同步缓解,甚至会更加恶化。
其次,银行未改制前,市场需求主要是有政府投资启动的,而银行改制后,政府投资启动的市场需求消失了,因此有效需求就会更加不足。没有市场,民营经济就是有三头六臂,又能如何呢?

由此可见,若国家全面接受了吴敬琏先生推进银行业和金融体系改革的建议,不等中长期风险爆发,眼前的危机就要全面爆发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