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有三件没想做的事 (1)
康熙帝做了许多对中华民族有利的好事。其中最主要的是,初步奠定了中国辽阔疆域的版图。这也许是他对中华民族历史最伟大的贡献。这些暂且不说,我想换一个角度去看看他。其实,他的在中国皇帝序列中执政时间最长的62年的历史,颇堪玩味。仔细考量,这位伟大的皇帝,在漫长的62年的执政生涯中,有三件他没想做的事。
这三件事是:一是没有妄杀功臣;二是没有迫害士子;三是没有大兴土木。
先说他没有妄杀功臣。
作为一个皇帝,错杀个把人或一些人,本不足怪,是其份内应有之事。即使是错杀了一些功臣,亦不足怪,也是可以理解的。我想说的是妄杀,或叫嗜杀,就是有计划分步骤地滥杀,而且矛头直指功臣。
开国皇帝大都有这个癖好,或者叫恶习。其中,以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表现得最为突出。朱元璋是中国皇帝中惟一一位贫苦农民出身的。他是由农民起义领袖而变成封建国家皇帝的。他的皇位的取得是非常艰难的。这位贫苦农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贫苦。而是穷到衣不避体、食不裹腹的程度。全家9口人,一次饥荒就饿死了5口。家里养不起,朱元璋只得于17岁时出家当和尚。谁知寺上也养不起,他只好走出寺门,作了一介云游僧。这一流浪,就是3年多。云游僧和穷乞丐没有什么区别。他尝尽了人们的白眼,饱受了世间的饥寒。他是由社会的最底层一跃而为人世的最顶端。一个地狱,一个天堂,这个天渊之别,在他的心里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他深知,他所享受到的一切荣华富贵,都是因为他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要想子子孙孙永享富贵荣华,只有保住皇位。有了皇位,就有了一切;没了皇位,就没了一切。皇位就是一切。这个看法,应该说是正确的。但是,怎样才能保住皇位呢?他的回答却出人意料。他认为,只有把和他一同打天下的勋臣故旧斩尽杀绝,皇位才能保住。因为他对这些勋臣故旧了若指掌,深知他们在智慧、才气和能量方面,都远远地高过他的子孙,因此,他便向他们下手了。
到71岁朱元璋死,功臣宿将几乎被他杀光了。
朱元璋有一个理论,睡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别人还有一个理论,修正主义分子就在你的身边,你怎么办?警惕性之高,有异曲同工之妙。朱元璋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杀人就不必手软了。真可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但是,康熙帝没有妄杀功臣。康熙帝的曾祖父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祖父皇太极建立清朝,这两朝是在东北。父亲福临进驻北京,在位虽18年,但死时也只有24岁。所以,康熙帝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是,他实质上是不是开国皇帝的开国皇帝。然而,他所实行的却是开明宽松的政策。
康熙帝不滥杀人。对结党擅权的辅政大臣鳌拜的处治,就是一个明显的实例。康熙帝智擒鳌拜后,立即宣布鳌拜种种罪行,最后总结说:“贪聚贿赂,奸党日甚,上违君父重托,下则残害.生民,种种恶迹,难以枚举。”康熙帝既然作了明确表态,康亲王杰书等议政大臣便以极左的姿态,毫无顾忌地上了一道奏折,列出鳌拜的欺君擅权、结党乱政的30条大罪,并提议对鳌拜等予以严惩。对鳌拜一族,鳌拜本人,革职立斩;其亲子、兄弟亦立斩;妻和孙,罚为奴。家产籍没。其族人有官职及在护军者,一律革职。对鳌拜的同党,如辅政大臣遏必隆等列出姓名的24位高官显宦,则建议分别立绞、立斩或凌迟处死。
面对这一要求立即严惩的奏折,康熙帝并没有头脑发热。他再次召见鳌拜,尽可能地弄清事实真相。本着“法外施仁,区别对待”的原则,康熙帝对鳌拜一案作出了出人意料的处理。鳌拜,以功免死,终身软禁。其兄赵布太、其子那摩佛,从宽免死,加以拘禁。遏必隆,“无结党之事,免其重罪,削去太师及后加公爵。其原有一等公,仍准留与伊子”。过了几个月,又“特为宽宥,仍以公爵,宿卫内廷”。有几位还免罪留任,如山陕总督莫洛、山西巡抚阿塔、陕西巡抚白清额等几位封疆大吏,就都留在了原任。内外满汉文武官员,当时由于畏其权势而不得不依附者,也公开宣示,不予查处。此一大案,仅处死了9人。
为防止株连,对互相揭发告密的,公开制止。同时,又对被鳌拜迫害的官员,一律平反昭雪。一场大案,只用十天就处理完毕。从中不难看出,康熙帝举重若轻的处理复杂问题的才能。当然,他其时只有16岁。他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肯定是起了关键作用的。
康熙帝对三藩中尚藩的裁撤,也是很讲策略的。平南王尚可喜坐镇广州,辖广东。吴三桂反叛后,尚可喜没有跟着造反,依然忠于清廷。那时,西边的吴三桂反,东边的耿精忠反,尚可喜腹背受敌。但他毫不动摇,坚决听命于朝廷。后来,尚可喜病故。其长子尚之信跟随吴三桂反叛。再后来,吴三桂病死,尚之信又投降了清朝。最后,康熙帝处死了尚之信,但对忠于清廷的尚可喜则加以优恤。对他的妻氏和儿子都给予宽免。这种区别对待的策略,使他轻松地裁撤了三藩。
终其一朝,62年来,康熙帝始终没有滥杀功臣。
- 关键字搜索:
-
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