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闻不丑 性交易背后的道德失范
刚刚过去的2003年里,中国的娱乐圈被不断曝出的丑闻所笼罩。2003年6月底,成都女歌手周璇主动向媒体揭发,曾有一位主演“皇阿玛”的大腕要同她进行性交易,在媒体穷根究底之下,人们把目光集中在张铁林的身上。从这一事件开始,娱乐圈存在着性交易“潜规则”的说法暴露在公众面前。12月初,女演员张钰向多家媒体宣称,她手上有两盒录音带和相关证物,可以证明著名导演黄健中参与了一场三人床戏,而她之所以决定踢爆此事,是因为黄健中没有遵守“规矩”,没有为她安排角色。12月中旬,在中央戏剧学院就读的张国立之子张默殴打同学兼女友童瑶,就在媒体大张旗鼓地抨击张默之时,网上开始传出惊人的内幕,说是张默打人另有隐情,中戏表演系主任黄定宇是“第三者”,而且黄姓教授还利用职务之便多次引诱中戏女生。三桩丑闻中,“皇阿玛”事件以张铁林胜诉、周璇赔偿1万元而告终,黄色录音带事件和张默打人事件则不断升级,前者表现为,张钰不断向媒体提供猛料,演员许晴、范冰冰都被卷入其中,娱乐圈人士纷纷出面表态,后者则更加让人吃惊,今年1月14日,黄定宇被警方秘密拘捕,至今去向不明。
三件丑闻的故事情节虽然各不相同,却有着相同的潜台词,那就是性交易。“皇阿玛”事件可以归纳为性交易传闻,黄色录音带事件则是性交易中断导致纠纷,黄定宇事件在警方做出权威解释之前,可以被理解为性交易疑似,并涉嫌滥用职权。无论这些事件最后以何种方式了结,它们都向公众揭示出,在看似光鲜动人的娱乐圈里,普遍存在着以性换取角色或其他利益的阴暗现象,而且这种交换已经成为圈内人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在这样的交易中,处于主导地位的男性获得了“身体红包”,而女性则以自愿、被迫或胁迫的方式投怀送抱,最终得以成名。
与其他的交易不同,性交易由于涉及到最为隐私的性内容,一直被公共道德所鄙夷。在传媒发达的一些国家,无论是在政界、商界还是娱乐界,成功人士一旦涉及性交易,都会受到公众的挞伐,有违法情节的还会受到司法调查与惩处,最终会落得个“声败名裂”的下场。正是由于舆论监督的无所不在和道德的威慑力,性交易很难形成规则或潜规则,也就是说,尽管在不同的领域仍然会出现性交易现象,但都以极为诡秘的方式存在,而不可能成为圈子里的共谋。
然而,在我们的娱乐圈内外,情形似乎有所不同。首先是性交易的涉及者并不以之为耻,比如黄色录音带事件的女主角张钰,她之所以向传媒揭露黄健中,并不是因为她觉得黄健中的行为丑恶,也不是感到自己受到了侵害,而是由于黄健中没有按照性交易的“规矩”办事,也就是说,黄“收取”了性,却没有“交付”影视剧中的角色,所以,张钰看似一个揭发者,她的行为实际上却是在捍卫性交易的潜规则,并且渴望从性交易获益,正因如此,她从来也不讳言自己在“床戏”中的戏份。至于黄健中和黄定宇,他们也从未在任何场合、以任何方式向家庭和社会表达自己的歉意,他们要么一言不发,要么就是为自己辩护。第二点,娱乐圈里的人士似乎也并不把性交易看做丑闻。一位著名男演员总结说,娱乐圈里的性交易是国际惯例,在他看来,似乎性交易是与国际接轨的新生事物。另一位娱乐圈著名人士则点评说,黄健中和张钰“都不会玩”,“都没遵守游戏规则”,言外之意大概是说,黄健中不该收而不授,张钰则不该把事情抖到圈子外面去。黄定宇事件被媒体披露之后,中央戏剧学院作为教育机构和娱乐圈的源头,始终没有一个权威人士出面表态、对不良现象和丑闻加以谴责,这种暧昧的态度在公众看来近似庇护和纵容。第三,一些传媒在报道性交易、性丑闻的时候,有意无意中淡化了道德主线,他们只是挖掘事件的细节以满足少数读者的窥私癖,但在标题制作、内容选择上却没有表达出对阴暗事物的鞭挞,也就是说,他们报道性丑闻的目的不是为了捍卫良知和道德,而是为了参与一场没有是非的假面舞会。
丑闻不丑,是令人惊诧的怪现象,它至少有两个方面的警示性,一是告诉我们,从娱乐圈到整个社会都存在着严重的道德失范,是非标准的模糊化已经令人忧虑,二是揭示出部分媒体存在着责任感缺失的现象,他们对丑闻的追逐实际上背离了新闻的使命。正是由于这两道防线的崩溃,才导致了丑闻的泛滥,而这已经不仅仅是娱乐圈的问题了。
难道说,我们不应该对丑闻不丑的现象感到警惕么?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