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比“完美”重要
国宝《清明上河图》于1973 年在故宫重新揭裱时作了一处改动,此事最近由“炎黄轩”主人王开儒披露以后,引发多方讨论。作家冯骥才认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在揭裱《清明上河图》时篡改原作,进行了‘破坏性’修复,是一场愧对子孙的闹剧”。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杨新对二位的看法作了不同的说明,并认为王开儒之举涉嫌炒作。我认为,此时猜测王开儒是否炒作并无必要,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真相,即基于一种什么原则和通过什么程序决定对原画作修改。同时,还有多少重要文物作过类似《清明上河图》这样的修改?按照常规逻辑,文物保护者对文物进行专业保护和保护性修复是属本职职责,为的是千秋万代能够看到完整的原作。现在的情况是,《清明上河图》的细节作了改动,这却是一个让人无法接受的事实,诚如我们所知,《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一件有艺术价值的艺术瑰宝,它同时是一个重要历史人文信息载体,从人文这一方面考察,每一个细节都十分重要,比如服饰、建筑、人物、环境、动物、植被等等,在照相术发明以前,这尤其重要。如果只从美术这个角度来考察《清明上河图》这样一个风物长卷,实在是太不高明。
近些时,网上有文章以“嫦娥” 比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个人经验中,确实在过去只看到女飞天图,没有见到男飞天。只到有一天,我去敦煌莫高窟,发现洞中的壁画上,“飞天”是成双成对的,是男女“比翼齐飞”,那真是美好的境界。于是心存疑问,为什么后来的人就改了那细节,扔了男人,只剩下美女孤独地在寒空中飞呢?据王开儒介绍,《清明上河图》改掉的细节是一匹发情的母驴,前面则有一匹遥相呼应的公驴,照说这是一个比较动人的细节。
关于文物,我认为要保留它的残缺美,正如西方人没有去接维纳斯的手。诸多发生在历史中事件及事件在文物中留下的痕迹,也同样是承载了人文信息。从文物角度来考察一幅画,它的人文价值就可能要高于它的美术价值,这也不论,我仍然渴望看到的是原画,是历史真相,不是“精心修饰过的现代主义”,也正是因为文物自身存在不可永久保持性,它的价值才愈渐的珍贵。
作者:古清生(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