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特展--“人命至重 有贵千金” 医药图书特展
记者谢亚晴□台北日本采访报导]故宫博物院(台北)之“人命千金─院藏古代医药图书特展”将展到十二月底,院方表示,院里收藏之古代医籍涵盖层面颇广,希望民众可以从史料中看见古人对生命的尊重及蕴藏的活力。曾任国立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主治医师、目前定居日本的邵晓东医师表示,中国古代藏有许多精华,例如中医,博大精深的内容,足以让人学习一辈子。
《黄帝内经》为中国首次讲述经络存在的医书,流传至今,仍为医家所重视。
他指出,在中国首本医书《黄帝内经》就已说明经络存在,并详加解释。此书是讲述经络与针灸最权威典籍。
邵晓东说,中医最刚开始主要医治手法是针灸,毋需花用大量金钱与配件,只需几根针就可使病患痊愈;至于使用草药,“那是后来的事儿了”。
关于台湾中医界所热门探讨的马兜铃酸事件,他表示,有的植物具有性质不同的毒性,中医在开方时,多半会加上甘草以解毒。
邵晓东指出,中医配药并不如一般人想像的简单;《黄帝内经》以后的医学书籍虽已详细讲述方剂配制,但是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亦即针对个人病源与临床症状开出药方;即使同一种病情,也要针对人的不同年龄与身体状况调整药量与药物品种。
“中药制法有严格规定,”邵晓东以有毒的植物为例,这种植物定以炮制去其毒性,才能使用。中医得视方剂组合灵活运用,才会有最佳疗效,并非按古书配方就一定药到病除。
点选左栏“经络”,即出现“十二经脉”流注图,并以红线跑出路线图。十分有趣。
● 本次特展展出书目
东汉.佚名《黄帝内经》
约完成于东汉之际(约西元二世纪),书中内容假托黄帝与臣子岐伯、雷公对话,故名为《黄帝内经》。从基本中医理论、病情描述、诊断治疗,一直到养生、针灸皆有。内容主分为《素问》和《灵枢》,后者主讲经络。
东汉张仲景所著之《伤寒论》为中医方剂开山始祖,张氏所创方剂,至今仍广为医家应用。
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东汉末(约西元三世纪),疾疫流行,张仲景家族二百余人十年内死去三分之二,主症为伤寒发热。仲景伤痛之余,发愤著书,写成《伤寒论》一书。此书为中医方剂开山始祖。张仲景所创之方剂,至今仍广为医家应用。
隋.巢元方《巢氏诸病源候论》
隋朝(西元605-617)太医巢元方以历来医家对病源探讨、病症描述着成此书。全书约有一千七百余种证候,是现存第一部论述病因证候学的专书。
唐.孙思邈之千金方
孙思邈约于西元652年完成《千金方》一书,取“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之义,内容包括妇、儿、内、外、五官各科,总计232门,5300余方,是现存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晚年又着《千金翼方》加以补充。他特别强调医德重要性,认为医者除了要有专业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要有救苦之心,平等对待所有的病人,阐明医学教育的第一境界。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明崇祯十三年(西元1640)武林钱蔚起刊本
李时珍(西元1518-1593)有系统的记述各种药物知识,并同时保存大量古代文献,是世界药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曾先后译成多国语言,在国外引起相当的关注。
唐.李绩等奉敕撰《新修本草》□日本影古钞本
此书为中国史上首部官方修定、颁行药典,共收药物850种。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尤其吸收不少外来药物,如龙脑、安息香、胡椒等等,显示其时中外文化交流之繁盛。颁行后,很快传入日韩两国(现今日本仍存有唐天平三年仁和寺写本),院藏此卷即是日本江户时期据该写本影钞而来。
- 关键字搜索:
-
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