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简化字的背后

关于简化字的利弊,海内外的高知识阶层早已开展了不少讨论。由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亲疏好恶态度不同,加上不同政体下台湾及海外华侨所实行的繁体字,使这一问题的讨论加入了不少背景色彩。下面我们想从正反两方面更深入地讨论这一命题。

大力提倡简化字的呼声最早起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当热血青年愤恨于国家落后挨打的处境时,他们就把中国传统文化当作了替罪羊,在它身上倾注了一切失败与绝望所带来的满腔仇恨,提出要彻底与传统文化决裂,这里面就包括了文言文和繁体字。当时的口号不是要简化汉字,而是要废除汉字,全部改学洋人的拼音文字。(现在人们认识到,汉字的符号特性使其成为最先进的文字,是最适合电脑处理的。而且学习汉字能提高智商,增进联想和创新思维的发育。幸亏这场“废字革命”没能成功,否则我们不是丢了西瓜去拣芝麻,得不偿失吗?这是题外话。)

简化字来源于草书,早在南北朝隋唐时期民间就开始流传,为有别于正体字而被称为“俗体字”,只是为了书写方便而已,在正规场合人们还是用正规字,所以当时的人们能同时认识一个字的两种或多种写法。这就好比我们在家干活时,为了方便,喜欢穿随便的粗布衣物,可外出会客时依然会换成正规得体的真丝衣服一个道理。这样的情形持续了几千年,可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就只许人们永远穿粗布衣服而要烧掉真丝衣服了。

1956年1月底,中国大陆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5月出版了《简化字总表》,如果再用繁体字就算错字别字了。简化字总表共有三表:第一表是352个不作偏旁用的简化字,第二表是132个可作偏旁用的简化字和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是经过偏旁类推而成的1754个简化字;也就是说,完全新造出了2238个新字。

那么这个造字比例有多大呢?目前大陆规定常用字为2500字,次常用字是1000字,合为3500字,加上各行各业使用的专业词汇,《通用字表》中共有7000字,也就是说掌握了7000字就能阅读所有专业的普通书籍。七千的两千,当然有些字不在这七千以内,但我们可以大致描述性地说明这个造字比例是很大的,难怪没学过简化字的人很难认识现在大陆的汉字。

为什么把简化字比做粗布衣服而把繁体字比做精美的真丝朝服呢?因为汉字在简化了笔画的同时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由于简化了笔画,使很多字外形相近,识别率大为降低,于是阅读速度反而变慢。由于人一生中看字的时间是写字时间的无数倍,哪怕作家也一样,所以整体来说却是适得其反。同时,由于简化字增加了很多偏旁部首,从而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这些新造的部首和字,在书法家的眼里就比繁体字粗俗难看得多。另外,由于把很多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字合并成一个简化字,经常导致语意的混乱,并使汉字本身内在的词源关系丧失,使整个汉字系统出现结构紊乱。用过电脑的都知道,繁体字和简化字的输入速度差不多少,但由于新加一套简化字体系,人为地增加了一套检索系统,从而使麻烦多了一倍。如果不搞简化字,沿用历史上几千年的惯例,手写时可用俗体,印刷还是用正体,那不挺好吗?何必没事找事多此一举呢?用老百姓的话说,真是豆腐变成了肉价钱。

简化字的理论根据是,综观汉字演变过程,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以及行书,草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但认真研究汉字的演变,我们不难发现,汉字的发展同时遵循着从简趋繁和从繁趋简的双项规律。由于人们生活和思维的日趋复杂,要表达的内容增多,于是需要创造新字,汉字也就从简趋繁,增加笔划后才能造大量新生字;反之,听任笔划过多,不予简化,就会日益繁复累赘,于是人们便寻求简捷的书写方式。但研究表明,整体看来,从甲骨文到现代的文字,从简趋繁的字多于从繁改简的字。

推行简化字的另一理由是为了消除文盲,让劳苦大众也能识文认字。事实上大陆简化字推行了四十多年,可至今文盲仍一亿多,半文盲更不计其数,相反,在台湾,依然是繁杂的正体字,可由于政府注重教育,扶助平民子弟入学,到七十年代就扫除了文盲。由台湾与大陆这组比较实验我们可以看出,普及教育的关键不在文字笔画的多少,而在政府用心的多少。

赞成简化字的人认为,汉字不就是个代号吗?代号不是越简单越好吗?与其花那么多时间来学认字,不如多花时间来学习真正的文化。其实这是种误解。汉字每个字本身就是一部浓缩了的文化,一个固化的信息模块,在学认字写字的同时就是在学习中国的文化。比如奋的简化字把中间的'隹'字简化掉了,隹是什么?它是种候鸟,下面的田代表鸟的栖息地,这个字说明候鸟只有奋力展翅,才能完成南北迁徙,去掉隹就丢掉了奋的最本质的信息。

六十年代的简化方案使汉字由平均16笔画降到了10.3画,到1977年共产党又想推行第二套简化方案,欲将笔画降到十以下,后因民众反对强烈而停止。这让我想起一个笑话,英文中有很多字也很长很难记,我们能不能把它也简化了呢?难道文字最重要的就是它书写的繁简程度吗?为了简单,废除文字,不写字不更好吗?这当然是笑话,但也说明一个问题,在全球能对祖先的文字大动干戈,横砍竖切的,恐怕只有中国共产党人了。

谈到这大家都明白了,繁体字简化字各有优缺点,文字的繁简难易都不是主要问题,那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非要搞简化字呢?简化字的背后是什么呢?

我们发现这里面有个巨大的阴谋,有个很深的陷阱。

中国老百姓有句俗话:三代出一个贵族。意思是说,一个人文化气质的培养是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要经历三代人的努力才能培养出一个气质高贵的人,事实果真如此。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沉积都要求有个继承过程,只有继承了前人的,站在了前面巨人的肩上,我们才能看得更远,才能有所发展。所以我们说,简化字最大的弊端就是割裂了文化,使延续了几千年的文化命脉被简化字割断了。由于那么多新字出现,废除了那么多正体字,六十年代后出生的人,哪怕是大学生,也很难阅读40年前的报刊,更别说在那以前的古籍了,中华文化被拦腰砍断了。一个最生动的例子就是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在百年校庆时发行了一百张限额的“百年书签”,印刷精美,成为海内外校友争购的珍藏品。谁知里面错字连篇。如“桃李芬芳”错成“桃李纷芳”;“直挂云帆济沧海”错成“直挂云帆济苍海”;“坐拥书城,富甲一方”错成“座拥书城,富甲一方”。北大文人都闹这样的笑话,可见中华文化后继无人也。

在中华历史上,出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断送了先秦以前的先皇教导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外,对文化的巨大损伤就数这次的简化字了。活生生地把后来的炎黄子孙隔在了祖先文化长河的外面,让新中国出生的人成了“文化无根人”,成了文化荒漠里的人。有人说新文化运动不是倡导学习西方文化,搞拿来主义吗?可学来学去,事实又如何呢?很多时候都是邯郸学步,没学到别人的,反而把自己以前的好东西也丢了。

为什么说这是个阴谋呢?因为传统的中国文化教育人要做到“仁义礼智信”,要“知天命,敬鬼神”,这与共产党“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暴力革命基本理论是相反的,这和共产党的“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斗争哲学相冲突的。共产党为了使中国人跟随他听命于他,于是利用简化字来砍断其他文化养料的来源,让其一言堂的文化封锁和精神洗脑得以顺利实现,从而巩固其政治统治。这就是简化字背后的阴谋。

可惜的是,有着同样聪明想法并拥有同样暴力的秦始皇,刚传三代就垮台了,成了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我们知道,历史是从来不宽恕那些破坏文化的人,因为他们的罪过远远超过杀人放火。

本文留言

作者作者:郑建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