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评论:敬爱的温总理,请您在三峡库区多呆几天
近日国内媒体竟相报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三峡之行,其中还有点儿轶闻趣事尤为各大媒体所津津乐道,就是温总理帮民工追回拖欠一年之久的血汗钱。这则新闻之所以吸引读者,因为有这么三个关键词均为人们所关注:温家宝自己是一个,三峡是另一个,民工和拖欠血汗钱算一个,因为它们总是连在一起的。身为一国总理称得上位高权重,不讲威风排场,不去三峡游山玩水,反而出乎地方官员(有重庆市委书记黄镇东作陪)意料随心所欲地走访三峡库区深处一小小村落,不仅对拘谨不安的山村农民嘘寒问暖,还坚持要把一只粗糙污黑的农妇之手握在自己的掌心,不仅将一普通村妇的抱怨牵挂于心,还真地雷厉风行地为她讨回了两千多元的血汗钱。
这位熊姓农妇是幸运的,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一国的总理不期而至,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她一年来为之伤心费神的难题。也许更让她想不到的是几天后居然上了中央电视台,向全国人民讲她亲身经历的故事。重庆晨报也追踪报导说,同村另外九位民工的问题也得到解决,三万八千多元已经送到村民手中。但在为熊姓农妇和她的乡亲感到高兴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云阳县其它的村庄的移民呢?受三峡大坝影响的区县有二十,村镇一千多,成千上万的移民作为民工不仅参与了各种库区建设项目,他们也有很多人外出打工,如果遇到同样的麻烦是不是也该找总理?
在当前中国,不仅三峡移民被拖欠劳动所得,太多进城打工的农民兄弟有此同样遭遇。为要回血汗钱,他们不知忍受了多少屈辱,无奈之下与情急之中,往往只能拿自己的性命当赌注,高楼的屋顶和吊车的臂膀往往成了他们演示人生悲剧的首选。他们也是共和国的公民,总理也不该厚此薄彼吧?
熊姓农妇谈话中的另一个问题不知总理是否有所觉察,她说现在农民的主要收入靠的是外出打工。目前三峡在大兴土木,有新城新镇要建,有道路桥梁要修,有库岸防护工程要做。那么这些工程完成以后怎么办?新华网的报道中说,温总理强调要发展库区经济,为移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不知道温总理是不是有感而发?
正好本刊刚刚收到一封发自云阳县高阳镇的求救信,该信本来就题为“八百高阳三峡移民给总理求救信”(全信内容另发)。也许他们觉得将此信呈给总理本人有困难于是就转而送给我们。从该信反映的情况来看,三峡库区移民还不仅仅只有拖欠民工血汗钱(在这儿用“工资”一词好像并不是很准确,“薪水”也不合适,还是血汗钱最生动)的问题,还有贪污,挪用,假移民,禁止移民自主迁移,强行撤毁农民房子后又不给搬迁费,致使有些移民已经到了无处安身,无地可种,无法生存的艰难境地。
既然敬爱的温总理如此关心百姓,体恤民情,何不在三峡库区多呆几天,去云阳的高阳镇看看呢?从地理位置看,高阳虽然不在万州至云阳新城的主道上,但距离新县城及总理刚刚访问过的人和镇都只在二十公里左右。
可能有人说,总理日理万机,如此繁忙,其行程都排得满满的,那有多余时间可供支出?
也可能有人说,高阳那地方的人以刁民著称,历来就和官府过不去,总喜欢和大小官员“胡搅蛮缠”。二十多年前几百饱受小江水库之害的群众不仅跑到小江电站吃馒头打架砸食堂,还把万州行署官员的小包车掀翻在地,弄得平时威风八面的厅级官员好不狼狈。近几年受三峡大坝影响的移民接二连三不屈不挠地上京告状,弄得国务院信访办的工作人员一听到高阳或云阳两个字就头皮发麻。如果总理去那鬼地方访贫问苦,是不是有太多危险?
假如温总理坚持要去,地方官员也会想方设法劝说总理别冒风险。本来我们可以想到,全程陪同总理访问三峡的重庆市高官不会对追回血汗钱的事觉得很光彩或是很舒坦,如果再捅出个高阳移民的马蜂窝,那地方官员的脸上可就要挂不住了。
如果去云阳的高阳不安全也不方便,劳您大驾能否去巫山的青石村看看,那里的干部贪了大量移民款然后在巫山县城为自己修了豪华大屋。而主持正义的村长则惨遭腐败官员指使的黑社会杀害(1)。如您觉得太恐怖太血腥就不去巫山,到巫山下游的巴东看看也行,上月您主持会议决定本月底将水库的水位再提高4米使不少沿岸居民措手不及。比如村民任毛毛表示他坚决不搬。他抱怨说移民款都被当官的折腾得差不多了。也许您去正是时候,也会有点儿办法解决他们的问题。再说,这个村子的村民已经准备好了申诉信可不知道该交给谁。您去了正合适。
我建议温总理在三峡库区多呆几天,您太忙可能也没有时间到大小三峡去游览赏心,但还是得去看看水库,听中央台的记者本月二十五日说长江在蓄水后变得清澈了(2)。原来说“圣人出,黄河清”,毛爷爷他老人家修好三门峡大坝后也有记者写大块文章说黄河清了,全国人民无不欢欣鼓舞。可事到如今黄河还是黄河,今年渭河大水几百万人成灾民损失40多亿,还是三门峡惹的祸(3)。现在“圣人”虽然已经乘鹤西去,长江真的变清了?
温总理您自己也是工程师,应该知道这么个基本常识:虽然加大上游水土保持及污染控制有利于长江变清,而单单修建大坝水库显然是做不到的。长江水十月下旬比六七月更清主要因为前者已属枯水季节而后者为汛期。洪水时因含沙量大而黄枯水时含沙量少而变绿并非仅仅长江如此,中外河流无不如此;而长江自己也不是2003年才如此,而是年年如此。没有详细且可靠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没有多年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仅靠年内汛期与非汛期比较而轻松得出长江在蓄水后变清的结论显然失之草率,不仅有点哗众取宠之嫌,还有点儿弄巧成拙之误。
我劝温总理在三峡库区多呆几天,有空也多来三峡转转,最好还写点日记什么的,日后也便于整理成“三峡日记”之类发表。虽然稿费不多,但仍然可以说明您在发挥余热,也便于您不在传媒上频频露脸时,让人们感觉您虽人不在位,但魅力不减且影响力尤存,当您快被人忘记的时候,让您的“三峡日记”使中国人民还能记起您。
(1)英国4频道电视台记者英·威廉姆斯的采访报导: http://www.threegorgesprobe.org/gb/index.cfm?DSP=content&ContentID=8634
(2)请见本刊从长江水利网转载的简短新闻:http://www.threegorgesprobe.org/gb/index.cfm?DSP=content&ContentID=8696
(3)当年毛主席听说三门峡水库建成后因泥沙淤积抬高上游洪水位并直接威胁到西安就曾说;“不行就炸了算了”。后来虽然没有炸但花费巨资改建两次。最近专家说应该让三门峡全年敞泄以便降低潼关水位,减轻渭河淤积。这么做的结果意味着三门峡大坝成了名副其实的聋子耳朵,请参看华商报的报道:
http://www.threegorgesprobe.org/gb/index.cfm?DSP=content&ContentID=8654
《三峡探索》
- 关键字搜索:
-
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