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三中全会演绎“三个淡化”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几乎是悄悄地召开,悄悄地结束的。细读会议公报,分析会议前后的情形,德国之声记者惊讶地发现了“三个淡化”:淡化会议,淡化政治,淡化江泽民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三个淡化”之第一个是:淡化会议。以往中共的重要会议,开会时轰轰烈烈,结束后旗鼓大张,所有媒体全部以最突出的位置报导,评论,然后是长时间的后续报导,引导“全党全国人民”学习有关精神。时间可持续长达几个月。

而这一次,开会时没有多大动静。会议开始后的第二天(星期天),外电有一个报导说,这一天中国媒体都没有提到这个会议。会议结束之后马上安排了中国太空人(中国媒体称为“航天员”)上天。本以为这是为这次会议“放焰火”,有庆祝之意。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太空人升空把这次会议可以说完全给淹没了。所有中国媒体,通栏、头版都说的是太空人,把刚刚结束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会议公报给挤到了非常后面非常不引人注意的角落里去了。惟新华社于14日发表一篇时评,认为“本届三中全会将成为改革又一重要里程碑”;人民日报于15日发表一篇社论。但这两篇文章在太空人的热浪中似乎无法引起人们的注意。

是故意淡化会议吗?为什么呢?也许,新一代领导人要突出一点:务实。如果还有第二点,那也许是:经济第一。

第二个淡化就是“淡化政治”。综观全会公报,可以说通篇谈的是经济。只字未提西方十分关心与会前猜测的政治改革问题。也许有一些政治内容体现在宪法修改草案里,但宪法修改草案究竟修改了什么,也只字未提。

许多中国人大概都还记得,当年中国一度强调的是“政治第一”。经济改革以来,虽然重点转到了经济建设,但每次中共的会议和国家的会议,都还是要强调一番政治的,比如“加强组织建设”,保持社会安定,国际国内形势,这些内容往往在会后的公报中要占很大篇幅和重要位置。

这次似乎有点赤裸裸的意思:有什么可遮遮盖盖的,经济第一就是经济第一。

第三个淡化是“淡化江泽民”。全会公报全文没有一次提到江泽民。公报开始时说:“中央政治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公报结束时写道:“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这二处,前面那些都有名有姓,惟“三个代表”是无名无姓的。

在今天大量关于载人航空的报导中,突出的是胡锦涛到场观看和发表讲话。据外电报导,江泽民也去了,但至少在标题中看不到关于江泽民的报导。在人民日报的社论中,虽然提到了江泽民,但却显然是从历史角度出发来提的。

是江泽民自己要求淡化呢?还是大势所趋,水到渠成,胡温逐渐巩固了?外界对此难以断言。但是,江泽民今天仍是中央军委的主席!这跟邓小平当年完全不任职还是有区别的。也许是中国境外关于中共一些老资格人士逼江泽民交出军权,而江泽民也已经表示随时愿意交出,这一传闻属实,并有了新的发展?不管内幕如何,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从十六大刚结束时至今,时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江泽民时代似乎已经真正地过去了。

除了上述“三个淡化”外,这次十六届三中全会有以下几个引人注意的地方。

一是: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新阶段的提出。从公报上看,并没有很明确地提出。公报中只是说:“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只是附带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概念。这个概念似曾相识,又没有时间规定,很容易为人忽视。

幸亏人民日报社论把这一点突出了出来:“今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也就是说,中共的会议把从现在开始的阶段规定为“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这个阶段延续多久,要达到的是什么样的具体目标(比如以前说的翻两番),公报都没有说。也许要一直“保密”到修改宪法之时吧?

二是,公报相当突出地谈了所有制问题,提出“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并说,全会认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这证实了前一阶段外界媒体的猜测:中国将把保护私有财产写到宪法里去。

实际上,这个会议已经透露的内容(不包括如何修改宪法),关键的大概就是这些了。当然,从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以来的“成套理论风”再次得到了实践,公报中比如提出了修改宪法的“五个有利于”,“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笔者在此归纳“三个淡化”,算是个东施效颦吧。

(德国之声中文网:平心)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