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齿孔的来历和意义

来历: 世界上最早的邮票是没有齿孔的,出售时需要用剪刀一张一张地剪开。一天伦敦一位记者在市中心的一家酒店里,把当天的新闻写成稿件后,分装在几个信封里,准备寄往外埠的几家报馆。他取出从邮局买来的一大张邮票,却找不到剪刀。这时他机灵一动,从衣襟上取下一只小别针,在邮票空隙间刺了一连串均匀的小孔,然后轻轻一撕就开了。一位名叫亚瑟·亨利的青年目睹这一情景后,受到启示,研制出一台邮票打孔机,被英国邮政局所采用。以后,世界各国的邮票都用机器打出齿孔。

意义: 一个国家发行邮票时使用的齿孔度数基本是固定的。如美国邮票按11度×10.5度的标准打孔,而中国邮票的齿孔则以11.5度为多。外国集邮家很重视齿孔,因为有的国家同一图案齿孔不同。如二十世纪初,美国雕刻印刷局为了试验各种打孔办法,曾在同样纸张、同样图案上,打上不同孔距的齿孔。为了区分这类邮票,齿孔度数即成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标准。在鉴别珍贵邮票时,不仅要看齿孔度数,还要看齿孔是否完好。 齿孔,顾名思义就是“齿”和“孔”,两者形影不离。齿来源于孔,无齿也就无所谓孔。有了齿孔,邮票就无需用剪刀剪开出售了。邮票上的齿孔,常见为:圆孔齿、菱形孔、三角孔。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