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村封“小康” 家家无电视

明报消息, 云南一个村庄因为官员虚报浮夸而荣获“小康村”的称号,但实际上却是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话、不通电视。贫困的村民不甘受辱,一次又一次上访陈情,要求摘下头上这顶“小康帽”,却遭官员训斥为“简直是开政治玩笑”。

这个叫“筲箕凹”的小康村,隶属云南省安宁市县街乡,坐落在一个狭窄的山谷里。记者调查报道指出,该村只有一条仅容得下一辆汽车通行的土路,还是去年才修建的。很多村民反映,只要天阴下雨,这条路根本走不了。

水源肮脏村民多病

筲箕凹村村委会主任樊兴义说,现在村里根本没有干净的水源,那里出水就在那里挑来喝,那种水全是从撒过化肥、农药的田里冒出来的,所以差不多都有毒。因为长期喝这样的水,村里得肠道病的人相当多。

村民王福保家里整个房间空空荡荡,没见到小康村村民家里应该有的电视、雪柜。他说,大概有三分之二的村民和自己的情□差不多。新华社调查指出,该村每年人均收入约 1000元人民币,这个数字甚至还不如一些贫困村。

那么,“小康帽”是怎么戴上的呢?原来, 1993年前当局引进了一批北京水蜜桃在筲箕凹村栽种, 95年正是旺季,当时水果好卖,所以筲箕凹村的人均收入在那两年中有 1500元左右,县街乡官员明知诸如通路、通食水、通电视、通电话等标准均未达到,但仍然向上级申报了“小康村”,安宁市没有经过认真核查就通过了。

要求接济反遭奚落

戴着“小康村”的帽子,筲箕凹村的村民不觉光荣,反感羞愧,村民觉得走到哪里都会遭人白眼、被人讥讽。村委会主任樊兴义感慨地说,有一次村里的电线断了,没有钱修复,去找市内扶贫办公室请求帮助,谁知被狠狠地奚落了一通,“你们不是小康村吗?来找扶贫办干什么?”

村民开始一次又一次地上访,要求取消头上这顶“小康帽”。不过,这顶帽子要摘下来却是千难万难。有官员甚至训斥村民:报纸上只有“甩掉贫困帽子”的说法,从没听说受了“小康村”称号还要求摘帽的,简直是开政治玩笑。

6指标衡量小康

国家统计局和农业部于 1996年 3月共同制定下发“全国农村小康生活水准的基本标准”,定出收入分配、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人口素质、生活环境、社会保障与社会安全等 6项指标,作为小康村的标准。

根据公布的指标,农村小康的人均纯收入应该达到 1200元人民币、衣着消费支出应该达到 70元、电视机普及率应该达到每百户 70架、人口寿命达到 70岁、已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达到 85%、安全卫生水普及率达 90%等。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