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积极发展公共交通,那时小汽车都是公家的,不会像香港那样被叫做私家车。大陆的官方媒体也是统一口径,指小汽车过多,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也是西方的城市病,中国发誓不走这样的弯路。
不过,就像北京发过许多誓最后还是作废一样,在朱熔基时代,发展小汽车被作为拉动全国经济的一个增长点,原来全国只允许设立“三大三小”的汽车企业,即三间造大车的,三间造小车的。
如今,中国的汽车企业千千万,到处都是汽车城。如果这些汽车厂的产品和日本一样以出口为主,问题大概不大,但内销为主,问题就大了。
北京有学者说,中国正在硬要跳进别人正在设法爬出来的火坑。他当然不会将矛头指向朱熔基,但事实这的确是朱总的遗作。二○○三年头七个月,包括沙士袭击的恐怖日子中,北京新增汽车是十九万辆,平均每月二点七万。北京共有汽车达二百万辆。北京在五十年代初期只有二千三百辆汽车,发展到一百万辆用了四十八年时间,而从一百万辆发展到二百万辆则只五年多。这个速度是超级纪录。恐怕朱熔基也有些吃惊吧!
目前,从天空上看北京城,就像一个大停车场,到处都塞车。从河北到北京,司机们都说,不用看地图,天上有乌云的地方就是北京。
世界大城市的经验,都是要发展公共交通。就此,香港可以骄傲一番。
(太阳报)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本文短网址:
- 关键字搜索:
- 柳三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