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培养残酷的语言教育—给小学六年纪课本编写者判卷

作者:苏三  2003-08-14 05:3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从老家回北京的路上,因为所带书全部看完,顺手拿过儿子的语文书随手翻看。

我确实是个不称职的母亲,很多朋友已经声讨过我好多遍,说我管理孩子的方法就是放羊。儿子的学习我从来不怎么管,最多考试完了问问成绩,一旦儿子名列前茅我就万事大吉。假如不是出于偶然,至今我也不知道他的语文书中是些什么东西。

以前风闻过一些对中国语文课本的一些意见,没有太放在心上,觉得那是自己关心也没用的事情。看了儿子的语文书本后,我觉得有些意见还是谈谈的好,并且我尽量具体些。

学校里一切都是以分数为标准的,我也给编写课本的老师打个分。当然了,我的打分十分感性,不一定科学准确,但那是我作为一个普通家长给出的分值,也算一种意见。综合考虑了许多问题,我准备给判60分,及格,但是相当不满意。假如不考虑给点面子,我准备给50分。

首先是课本的编写思想陈旧,教育思想的痕迹太过明显,写作技巧与文学美学教育却不足。这是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后遗症,如今依旧在小学生课本里流传。

我希望看到的是这样一个教材,里面充满文学色彩的美文,并且富有国际开放色彩,具有时代先进感。那得把目前这册课本全部抛开,当然首先抛开的是老观念。

通观整本教材,我感觉编写者缺乏基本的心理学修养。课本非但缺乏美感,而且充满了残缺的意象,课文展现的是一个不安而悲惨的世界。这对于少年时期的孩子们来说,可能会有一定潜在的心理损害。假如你认为让孩子们充分接触残酷的世界是应该的,那么我要说,周围现实世界已经给了他们足够的锻炼,在语文课本中就没有必要加上这一社会教育的负担了吧。在这个有限的语文教育空间内,还是让小孩子们专心于语言的美感更好些。

有美丽的梦是人生的一大美事,给孩子们做美丽梦的时间我个人认为是越长越好的。人生不过就几十年,可以做梦的时间实际上非常短。我常常有感于中国学生的思想过于复杂,学习的负担也过重了一些,往深里想,这是一种不自觉的人生残害。革命时代既然已经过去,就让孩子们该单纯的时候就单纯一些吧。

儿子的课本开篇便是陆游弥留之际的“死去元知万事空”。爱国主义教育当先倒无妨,但是我不喜欢看到死亡频频在孩子的课本中出现。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美好诗篇,完全有更值得入选的美文。第二篇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又是爱国主义教育,充满了惊心动魄的哀怨。第三篇是杜甫《前出塞》。我真奇怪,为什么编写的人专挑这些冰冷生硬的场面给我们花朵一样稚嫩的孩子呢?这是政治课本还是语文课本?

接着的《詹天佑》一文依然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悲愤激情,帝国主义压迫中国云云。我不反对有爱国主义和政治性题材,但我想,假如我们的教育中一直只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政治的话,中国人温文尔雅的一面教育让谁去启发承担?能不能考虑给些中性的美育教育?否则的话,中国人长期教育的结果会是一个过分棱角的无情社会。我不认为这是耸人听闻。

下篇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想安徒生有许多美丽的童话,挑选这篇童话做课文是上个世纪思维的遗存。一个穷孩子在圣诞夜的死亡,揭示了有产阶级的残酷无情--其实这是上个世纪中国人一相情愿给这样童话的一个阶级解读罢了,实质上安徒生的本意很可能只是提醒人们怜悯。但这篇童话在中国的流行不能不说是上个世纪革命时代的产物,如今却保留在小学课本中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不是课本中的最后一个死人。顺便说,假如让我挑选一篇童话入选儿子的课本,我宁愿选择《皇帝的新衣》。

爱国主义教育还没有结束,紧挨着的《小雨点》是讲台湾的一只鸽子飞到大陆又被送回去的故事。“小雨点”是鸽子的名字,她是受伤的,看到“伤口”与“殷红的鲜血”,我马上给编写扣了分。偶尔一两次我就不扣了,但是过于频繁的阴暗面出现,这成为明显的问题。

《我看见了大海》作者是一位残疾女青年,8岁之前从来没有出过门的畸形人。课文讲述了她的一些经历,我承认那很感人。我不歧视残疾人,但我确实不喜欢让我幼小的孩子感受到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残缺和不完美,起码在课堂上我希望他感受到人生的美好与完满。另外,她继父一直在 tell a white lie,那成为她人生支柱的情节令我不快。中国人有撒谎的习惯,否则中国今天也不会至于假冒伪劣满天飞,任何鼓励撒谎的事迹我认为在中国的课本中都应该严肃杜绝。这也算是针对中国国情而“因材施教”的一个举措吧。诚实,应该从娃娃做起。在课本中连white lie 也应该坚决杜绝。

《蜀僧》是第六课,古文。在表扬贫僧意志战胜一切的同时,没有忘记仇富的传统,最后“富者有惭色”。这篇其实没有多大问题,令我不太明白的是第七课《薛谭学讴》的入选。课文说薛谭没有学完秦青的唱歌的本事就说要离开。老师秦青什么也没说,只是在给薛谭饯行的时候,“抚节悲歌,声振林木”。这导致“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我不知道这是要教育学生什么了。是让人谦虚?那么让一个学生终生不敢言归终生呆在老师那里做学生就是好结果了?一个老师不好好教育学生,还留一手来最后教训学生,这师德本身就有问题。并且人家走了还不明说阻拦,却露一手让学生惭愧。我真是弄不明白这样的逻辑能说明啥问题。假如是宣扬一种传统价值的话,那么我对这样的传统没有任何的敬意,认为其中充满了与当今时代冲突的迂腐矛盾。

第八课《看不见的爱》是说一个瞎子儿童以及他母亲的故事。

第九课《惟一的听众》,主角是个聋子。

隔过去两篇让我没有什么可说的美文,十二课就又来一瞎子的故事《月光曲》。

十六课的课文《我的新朋友--电脑》我估计在一日千里的IT业中已经有点过时了,懂电脑的朋友不妨仔细看看。此课的练习题“阅读短文”的《生命桥》情节感人,但是依然揭示出许多生命是以死亡为代价的残酷事实来。唉,何必如此吓孩子们呢。

十九课《零点降生的孩子》是又一个讲述white lie具有伟大功效的感人故事。我认为我家孩子喜欢撒谎就是类似课文教育的结果,他常常在家里讲一些无伤大雅的谎话,我一直正找不到根源。但小孩子会分不清谎话的边缘,他有些谎话让我很气愤,但课本上都提倡谎话作为学生怎么想的就很难说了。

二十课《母爱》又是一个心酸的母爱故事,不过这次不是讲人类,而是讲动物之间的爱。为什么不可以来些平和温馨一些的爱的教育,为什么一定要血淋淋残酷环境下的爱。这个我不太明白。

二十一课讲述《穷人》的无私贡献,依然留给读者的是一个悲惨绝望的世界。这样的一个课本得给我们的小读者多少的社会紧张感啊。难怪在中国上学是个折磨,而不是一个愉快的经历,不仅考试残酷,连课文都残酷得紧。

二十二课《理想的风筝》又是讲述一个残疾人的事迹,这次不再是聋子或瞎子,而是有关一个左腿截肢的人。

二十三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从鲁迅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开始的。我是多么渴望孩子们的心灵在鲜花盛开的田园里展开他们娇嫩的触角,但这一愿望看来是不太容易实现了。

至此为止,正文结束。选读课文开始。

其中的第二篇《真爱》是讲述一个美国人看到越战中一个死难者保护孩子的故事开始的。第五篇《奇异的琥珀》其中有苍蝇与蜘蛛被松脂包括后死亡的描述。《小狗儿与大画家》讲韩美林与狗的情谊,但其中依然免不了以狗的悲惨死亡来挑起情感的波澜。

后面的一些选读依然看不出作品之精来,到处是大而不当的思想宣传教育。

我觉得现在的孩子们阅读时间在越来越多的玩具和游戏中几乎没有立足之地了,我希望语文课本能更厚一些,而不是目前的不足150页。加大阅读量,并且在课后明确列出阅读名著若干篇,假如我是个编写教材的老师我就这么干。

我不知道西方的以及海外华人的孩子们的语文课本怎么样,但是仅就我看到的这个课本我相当的不满意。表面上看,小孩子的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仔细想想,他们是亿万少年的必读课本,他们将影响这些孩子白纸一张的纯洁心灵,甚至这些教材的编写思想将直接影响未来的中国社会,我就觉得这其实是件很大的事情,整个社会都该来关注才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