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百人旁观5岁女童溺死 有人欲救竟被人制止

5天前的黄昏,5岁女童陈歆仪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里、在上百人袖手旁观中溺水身亡。媒体报道说,当时围观者中有人欲下河救援,却被身边的人拉住了。
  
  眼下的上海,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均GDP已跃上5000美元台阶,很多市民因此而自豪不已。但现代文明社会里,衣食无忧乃至物质的富有不能成为人们的唯一追求,美好的城市生活离不开崇高的精神。最近,上海媒体正在谈论培育“城市精神”话题,而小歆仪之死不幸成了印证培育“城市精神”必要性和紧迫性的最新例证。   
  
  多亏那位路过现场的送水农民工。他不但两次单枪匹马跳进河里救出了小歆仪的舅舅,还打电话报了警。无法掩盖他人格的高尚。他孤身救人的勇敢行动,使冷眼旁观的都市人相形见绌。
  
  不久前,杭州人姜伯履曾投书上海媒体说,6月26日,他乘坐的出租车在上海南站附近发生车祸,“当时,我满脸是血......周围有许多围观者,我求他们报警,并拦车让我去医院,费用由我自己负担。然而,我看到的是围观者一张张冷漠的脸,还有人在议论:‘这是外地人……’。我的手机在撞车时飞出车外,被一个衣衫鲜亮的上海人拿走……”
  
  前年夏日的一个黄昏,一名放学等车回家的学童在大上海的街头,在一群大人的蜂拥裹挟下跌倒,被进站的公交车碾死……
  
  这些令人痛心的事例虽然只是偶尔发生在上海这个人口上千万的大都市,但“偶尔发生”绝不能成为我们对此类事件置若罔闻的理由。生命的价值在本原意义上是平等的,法律不能强制要求谁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救他人性命;但公德要求所有的公民在不危及自身的根本利益时,向身处险境的他人伸出援手。如果我们在遇到有人溺水这样的突发事件时,连打个报警电话这样的举手之劳都不肯做,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谈论城市发展的美好前景?
  
  小歆仪溺死事件对现代社会的所有人都是个沉重的警示。它告诫我们,即使我们的经济发展持续快速,物质生活水平节节攀升,我们也不能沉醉其中。努力建设与经济发展成就相称的社会道德体系,让爱心、公德、责任意识随着物质的丰富一同增长,繁华的现代城市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美好的家园。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