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考古新发现改写湖北历史 湖北也有摇钱树

昨日,在宜昌三峡坝区,南京大学历史系讲师吴桂兵向记者披露,1999年,该系在秭归台子湾遗址的一座石墓中,发现了一棵鎏金摇钱树。这一考古发现一直没有对外公布,这棵摇钱树的出土,改写了湖北没有摇钱树的历史。

  据吴桂兵介绍,作为一种寄托古人祈求财富和避邪愿望的随葬器物,摇钱树在我国出土的数量已达数百件之多。以往的发掘表明,摇钱树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等6个省。而秭归台子湾遗址发现的这棵摇钱树,年代约在东汉晚期至三国,是目前三峡地区惟一一件鎏金摇钱树。这一发现,改变了以往人们对摇钱树地理分布状况的认识。


  这棵鎏金摇钱树制作精美,保存较好,最大的叶片长达21厘米。树上题材丰富的饰物令人惊叹:树顶挂饰的蟾蜍托日月,树根部分的龙、象,树枝、梢上的龙、凤(朱雀)、戴冠持幡的道士、蟾蜍、马以及兽首人身的神物等,无不栩栩如生,枝身上还挂满圆形方孔钱。


  这些都为研究当时三峡地区的社会状况,特别是宗教、神话、民俗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树上出现了较完整的宗教人物,这与以往随葬品上雕刻的西王母等神话人物有很大不同。



楚天金报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