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人民日报”记者移民加拿大被拒案深层报道

 2003-06-29 20:5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移民被拒 背景资料是关键

  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民日报”驻纽约联合国总部记者姚海泉(Haiquan Yao) 申请加拿大移民遭拒,在向加国最高法院提出对该案的司法上诉审查后,6 月 12 日被驳回。加国法官伊莲娜'道森 (Eleanor Dowson) 在法院裁示和理由 (reasons for order and order) 中指出,加拿大驻纽约领事馆签证官决定,有合理的理由相信姚海泉属于一个现在或过去从事间谍或颠覆一个民主政府行动的组织,因而属于不得入境加拿大类人士。

 根据这份裁示内容显示,加国在纽约市的签证官是基于多次对姚海泉的面试,及一份对姚海泉极为不利的“机密”情报资料,而拒绝姚海泉的移民申请。法官并下令不得公布这份情报资料内容,以保护加国与相关人士的安全。

 这项裁决书的部分内容如下:

 背景事实

 (1)姚海泉在 1996 年 2月1日首次接受申请签证面谈,当时他获得有条件的核准,只等待健康、犯罪和背景调查。在得到背景调查结果后,加拿大国家安全局(CSIS) 在 1997 年 3 月和 9 月,两次约谈姚与他的妻子。

 (2) 在 CSIS 第一次约谈中,姚说,作为人民日报驻联合国记者,他的报告主要集中在台湾事务,所有收集到有关台湾的资讯都送往北京。他在面谈时表示,不知道大陆国安部 (MSS) 有涉入人民日报。

 同时,他也说他毕业自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后就因为他的语文能力很好,由人民日报派来纽约。

 (3) 在第二次约谈中,姚说,他怀疑他在纽约人民日报的上司是国安部官员,但没有证据。他并且否认在第一次约谈时曾说过,人民日报的重点是在美国与台湾的问题。他也拒绝写出他的中文名字,不愿说出他的交往关系。

 (4)1999 年 1 月 CSIS 发布一项事实摘要,说明该局掌 握的资讯显示,姚是国安部人员,加国认为该组织是 一个从事间谍与颠覆民主政府的组织。CSIS 把这项摘 要和该局的一个有关国安部的报告,送交公民与移民部,再转送该部派驻纽约的新闻官。

 (5)加国驻纽约总领馆签证官在 1999 年 11 月 16 日写信给姚,表示姚可在最后面谈机会,提供证据显示他不属于应被拒绝入境的人士,或他在加国永久居留不会伤害到加国利益。

 (6)2000 年 2 月,姚在纽约加国总领馆接受最后一次 面谈,他首次写出自己的中文名字。但他未能说服签 证官他不是国安部人员,或不会伤害加国利益,因而他的申请被拒。

  调查内容敏感 法官下令保密

  ●机密资讯

 (1)在司法上诉审查听证前,公民与移民部曾申请对签证官所根据的部分资讯加以保密,并要求这些资讯在 向法庭提出的文件中应被涂黑,不得公开。

 (2)公民与移民部提出的理由是,如果公开机密资讯,将使一些有心的解读人士可能获知这些背景调查的 期间、范围、密集程度和是否成功;也会暴露外国机 构的调查技巧、与外国或调查人员合作的个人身份、加国与外国政府机构间的关系、加国和外国调查针对的对象,并可能危及涉案者的生命。

 (3)审查了机密资讯和机密证词切结书后,道森法官同意 公布这些资讯将伤害加拿大国家安全或相关人士安全,因而下令这些资讯仍旧保密。

 ●裁决姚海泉属于不得入境类人士

 (1)根据判例,有合理的理由相信一项信念,所需的证据 标准相当于“基于可靠证据,对一种极大可能性的真 诚相信”,因而公民与移民部不需证明姚确为一个间 谍机构的成员或实际从事间谍行动。

 (2)在此案的公开纪录显示:姚毕业于大陆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的国安部一向雇用该校毕业生;姚英语流利,国安部寻求会说英语者;姚毕业后,并未申请即分配到人民日报工作;人民日报一向有国安部干员以记者名义为该部工作;姚在被约谈时并不合作,对于有关国安部的答话前后不一致;姚在纽约工作时探访收集当地华人社区人士的活动,国安部海外官员主要的任务之一是监视民运人士的活动,包括渗透各组织和了解 其成员的信念及是否对中共有威胁;姚在约谈中宣称,他宁愿放弃申请加拿大的身分,也不愿透露其在加拿大亲友的资讯,这使CSIS怀疑他申请居留权的动机。

 (3)除了这些公开资讯外,签证官另有机密资讯。

 ●法院裁示

 该司法上诉审查申请予以驳回。

  姚海泉 离职逾十年

  因被加拿大国家安全局指为“间谍”而申请赴加拿大移民被拒的前“人民日报”驻联合国记者姚海泉,是在八○年代末期任人民日报驻联合国记者,1990年左右离任,留在美国求学深造。

 八○年代末期“人民日报”驻联合国分社社长为刘开城,姚海泉为刘开城的副手,当时北京常驻联合国代表为李鹿野大使,除“人民日报”外,那时大陆驻联合国媒体主管还有“新华社”分社钱文荣、“文汇报”首席记者张治平、“经济日报”首席记者和铭等,都是一时之选,姚海泉当时三、四十岁,被视为年轻优秀记者,因此被“人民日报”挑选派驻联合国。

 “人民日报”在中国媒体中“位阶”高,属部级单位,最具权威性,近年来,“人民日报”驻联合国记者多维持二人,一主一副。

 中国媒体因都是国营,为官方挂靠机构,与西方及台港媒体不同,因此易被西方政府另眼相看。但留美大陆学者说,一些大陆驻美记者“极少发稿”,平常工作性质亦因此被质疑。

 姚海泉驻联合国约是15年前的事了,据认识姚的中国人士说,姚当时在联合国任内,即决定留下来念书,未返北京,离开人民日报之后,就与社内同事失联了。

 中共媒体驻美人员任满后未返国,留在美求学或工作的为数不少,据大陆记者估计可能数十人,姚是其一。

  资料涂黑 律师辩护困难

  受姚海泉委托的加拿大移民律师莫雅(Matthew Moyal)26 日表示,他替姚海泉辩护很困难,他有数不清的资料,可是到手的资料内容大部分都被黑笔划去,根本不知真实内容。

 他表示姚海泉受过高等教育、有专业能力,语文也不是问题,他的妻子也有谋生能力,不准他们移民实在不公平。他说他不清楚姚海泉是属于那一个组织,但“他是支持民主”。莫雅说,姚海泉约在1993年回去过中国大陆,他说他不清楚姚海泉回去接触过那些人。

 他说姚海泉觉得很不公平,他会试着让姚海泉出面说明。但莫雅说他自己觉得此事不宜再多说,因为如果加拿大怀疑姚海泉有间谍身分,那美国也会对姚海泉再做进一步调查。这是姚海泉在申请移民加拿大最后上诉机会。莫雅说可以重新再申请一次。

 姚海泉目前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他与妻子及两个孩子都还住在纽约,莫雅说他不清楚姚海泉目前在美国的移民签证身分,“可能是一般工作签证吧”。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