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已定“储君”之位:中国财富继承人的苦与乐

现象 等待接过父辈的权杖

  23岁的李兆会的名字已经开始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在父亲李海仓遭遇意外后,这个年轻人被家族决定继承了父亲的海鑫集团。毫无疑问,在2003年的中国内地富豪排行榜上,他将会成为最年轻的上榜富豪。


  与他同龄的刘永好之女刘畅的名字,已经出现在民生银行和金鹰成长基金的股东名单中。虽然从比较实际的角度评价,这种现身还只能看做是一种符号式的意义,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谈论这样一种可能性:由她执掌的南方希望公司,是否会在中国未来的资本市场上成为又一个“庄家”?


  已经到达企业权力顶峰的少帅还有很多。格兰仕总裁梁昭贤、日发控股董事长兼总裁吴捷、横店集团总裁徐永安、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红豆集团总经理周海江……事实上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这些人物就已经开始扮演企业财富主人的角色,他们接过父辈的权杖,发扬光大。


  除此之外,还有一批被父辈赏识的年轻人仍在读书或者在公司里锻炼,他们的“储君”之位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恐怕就已经定下了。鲁冠球把儿子鲁伟鼎放在万向财务公司总经理的位置上培养着;盼盼集团董事长韩召善的儿子韩国贺现在是集团的副总经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让儿子尹喜地负责力帆足球俱乐部,其16岁的女儿还在英国念书;刘永行和南存辉都把孩子送到了美国深造。在西方一些著名的学府里,中国民营企业家的第二代正在学习如何执掌他们未来的财富和权力。他们也被父辈们寄予了非常高的期望,这是好事,但又或许不是。


  典型


  吴捷:这并不是我最爱的职业


  一个电话改变人生


  吴捷大学里学的是自己最喜欢的法律专业,并在毕业后到南方去做律师。但是父亲多次希望他能回来继承家族的产业,毕竟,200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名27位所代表的财富,需要有人来接替。1990年的一天,父亲突然打电话给他,让他准备回来接班。从小习惯于服从的吴捷,这时有些不情愿。父亲在电话那头严厉地说:“有什么好讲的?让你回来就回来!”于是吴捷回到了绍兴。


  吴捷在父亲的中宝集团里做了一名搬运工,人人都知道他是董事长的儿子,也知道他将是未来的接班人。但吴捷并没有感到自己受到了某种特殊照顾,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踩着三轮车去送货。大半年后,他被提升为车间主任。正式的考验开始了。


  两年后,他再次被父亲提拔为主管生产的副总。1993年,父亲正式把日发公司总经理的位置传给了他。他的才华和威信已经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大家的承认。吴捷读了大量企业管理类的书籍,著名营销大师菲利浦·科特勒的一本《营销管理》他精读了不下15遍,很多段落都能够脱口成诵。


  我的勇气不及父亲


  吴捷觉得自己的胆子比父亲小多了,也因此常常后悔错失了一些良好的投资机会。“父亲已经打下的江山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压力,我必须先能够守住,才可以考虑发展。”吴捷不自觉地拿自己和父亲相比,觉得自己的勇气和冒险精神差了一点。但是,在对高科技的投资兴趣和对新型管理方法的向往方面,他觉得自己比父亲强。


  2000年,已经做了7年总经理的吴捷自作主张请了安达信来给日发集团做管理变革,花了不少钱。父亲是在整个项目做成后才知道的,虽然没有明确表示反对,但并不太热心。在投资IT产业和上市方面,父亲也不是很赞成。尽管儿子的一些做法吴良定觉得无法完全认同,但是,日发公司交由儿子打理后,资本迅速扩张,如今已成为拥有多家子公司的集团,让他觉得这步交班的棋还是走对了。


  最向往做律师


  吴捷似乎对父亲的严厉和大家长的作风没有什么怨言,曾经有一次,已是30多岁的做了总经理后的吴捷,因为一次工作上的事还挨了父亲的耳光:“我和他争了半天,他觉得你不可理喻,就打了呗。”


  吴捷笑着回忆说。尽管如此,2003年的吴捷仍然毫不掩饰自己对律师这个职业的向往。他希望5年之后,自己可以将集团的总经理交由职业经理人打理,自己只做董事长,“我害怕辛苦,希望能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过一种更加自由自在的生活。”吴捷喜欢下围棋,喜欢上网看新闻、下载音乐和网上购物,他的生活方式已经完全和父亲不一样了。


  李海仓之子:我要做个男子汉


  2003年2月18日,山西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临时董事会,任命李兆会为该集团新董事长。大家对于这个年仅22岁、在国外生活了5年的海鑫集团新掌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面对媒体,他自述了心境的变化历程。


  小时候我不理解父亲


  小时候的我,家里条件优越,自我感觉条件好,初二的时候,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父亲不断批评、指责。为了体验一下生活的压力,初中毕业后去澳洲学习,我认为最大的转折点就是在澳洲,我开始理解父亲。有一次回来,到父亲的办公室玩,服务员拿出纸条给我看,纸条上写着:“我太累了。”那是父亲的字,看后我哭了,开始感到自己以前对父亲的不理解,感到自己不对,开始为父亲考虑。


  在飞机上看到父亲身亡消息


  有一天公司里通知我奶奶病了,让我回家。在香港机场转机时,我坐在飞机的最后一排,看到前面两个香港女孩在读报纸,她们说,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李海仓遇害身亡了。当时自己下意识地打开了报纸,在头版头条上赫然写着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李海仓遇害身亡。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泪流不止,久久不能思考。我意识到我们家就剩我一个男人了。而对企业来说,当时有太多的人可以适合这个角色。当时自己有点软弱,不想受这个苦、这个累。但我想应该把家支撑起来。进家门时,抹干最后一滴眼泪,压抑悲伤情绪,去安慰母亲。我是我父亲生命的延续,我已经认定了挑起这个担子,挑起来就将无怨无悔。


  面对董事长的角色


  这段时间我开始对董事长这个位子有了自己的理解。董事长就是一个企业的决策者,总经理是一个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一个管理企业内部事务的人。


  我在尽力学习怎样做一个称职的董事长。在我看来,在中国,30%的时间是从决策者角度出发考虑问题,70%的时间在应付朋友,被琐碎的事件缠身。对我来说,就像一张白纸,由自己去描绘,可以脱离这个圈子,我看到,一些小公司是以厂长、董事长为核心,蜕变之后,是靠团队精神,员工与董事长将站在同一个圆的圆周上,是同一个起跑线。最高境界是,董事长站在企业外面,以旁观者去分析,作为一个企业的教练。


  对生活的新认识


  这是我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吧。跟我以前的生活完全不同,一个新的我,但是这个新的我不是说被逼出来的,是虚拟的,而是一个真实的我。因为我是跳过一个台阶。现在、将来,财富对我来说都是一种压力。9000多人等着我开饭,他们的生活都和我有直接关系。我现在有两个责任,一是照顾我母亲,在我家,我要挑起这个担子;二是我不能让父亲的产业败在我的手中。再说,现在有利的因素这么多,如果做不好,只会觉得自己无能。作为一个男子汉,我要挑起自己父亲的担子。


  说法


  守财,是没落的开始


  中国的古语有“富不过三代”之说,又有“创业难,守业更难”的说法。不管怎样,如果财富第二代继承父业并考虑将事业做得长久,新一代的家族企业自然不会没落。


  或许有很多人非常羡慕财富二代有机会继承千亿元的家业,事实并非如此。李海仓之子,昨天还是棒球小子,今天就穿起西装,坐在总裁的席子上,显然,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其中沉重的滋味。


  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前成长起来的,而财富二代面临的环境与第一代完全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民营企业处于产业集中度很低的行业,很容易产生短期竞争的策略,这对于中国市场和长期竞争都是十分不利的。所以财富二代必须适应现有的竞争规则,才能更好发挥现有企业的优势。


  现在,中国有不少财富二代来自于海归,这当然是可喜的。最近回来的人更懂得资本市场的规则,更能体现社会和人的运作规则,从而为中国经济新的发展做准备。而这也是中国社会今后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方面,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这绝对是可喜的变化。


  事实上,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中,中国的家族企业在资本和行业影响力上都还非常脆弱,目前大多数家族企业选择接班人都非常困难。当然,国内也有企业家已经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将经营权交给第三方,这的确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因为中国“先传内,后传外”的思想毕竟根深蒂固,而新上任的企业总经理有时也进退两难。所以选择合适的接班人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实质上,财富二代对企业经营权的继承远非拘泥于继承遗产,如果财富二代只将自己视为财产的继承者,这是企业走向没落的开始。国外家族企业的基金会机制,我们不妨借鉴一下。我们看到不少国外企业都有基金会,以家族的名义进行经营,但基金的继承者本人不可以随意操纵这些私有财产。需要有经理人和监督机构进行经营,这样,决策者和公司的经营者都有明确的目的,例如,福特基金就非常有名。随着中国市场体系的发展,家族企业也会对财富有更加成熟的运作方式。

浙江在线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