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心惶惶

上班一族陈澜星期二晚上接到一个手机短信,说北京将在“大约24日开始戒严”,“大家提前做好准备”。隔天,她特别提早出门,在办公室附近的大型超级市场买了一堆快熟面、饼干和白醋。

 陈澜为自己的“反应敏捷”沾沾自喜:“我一些朋友晚上回家的时候才上超市,结果好多东西都买不到了。”

  许多地方都出现米、油、盐、醋、快熟面,还有消毒液、消毒纸巾等任何印上“消毒”两个字的产品热卖,甚至脱销的局面,逼得北京副市长孙安民不得不跳出来吁请“广大市民安心”,再三保证首都不会出现生活必需品供应短缺的情况。

  自上星期天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承认,北京疫情远比官方原先公布的情况恶劣后,北京属于沙斯“重灾区”的事实让许多在这段日子里一直相信疫情受到控制的市民受到沉重的心理打击。卫生部长和北京市长在同一天内丢官,虽然有不少人拍手称快,但也导致另一些人产生了大事不妙的恐慌。

  面对首都普遍弥漫的不安气氛,多家电视台、报章昨天都高调报道了新华社一篇旨在鼓舞士气的文章《危难中,我们众志成城》,强调疫情正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类终将战胜非典型肺炎”。

  《北京青年报》昨天一篇题为《隔离并不可怕》的报道,也从侧面反映了不少市民担心被隔离的恐慌。近来北京市内好几所大学,一传出校内某某宿舍发现沙斯病例,整栋宿舍连带附近几个楼的学生都仓皇逃离学校。

  不少由外地来到北京求学的莘莘学子纷纷决定乘坐火车回家。北京四个主要火车站这几天买票和退票的人一样多,外来学生和民工急着赶回家避难,北京市民则因为看到官方不断通过媒体追踪一些曾和沙斯病人同乘一列火车的乘客,而取消到外地放假的计划,免得坐上“死亡列车”。

  计程车司机叫苦连天。一位孙姓司机说,近来要在街上拉到客人越来越难,他只能去机场“趴活儿”(等客)。

  他抱怨说:“扣掉车油和车份钱(司机上交给计程车公司的营业费),我一个月还是要损失1000多块钱。现在很多司机都想把车交回给公司不干算了。”

  中国社科院社会研究所学者陆建华认为,北京出现人人自危的局面,除了因为谣言的散播外,和新闻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也脱离不了关系。

  “如果处理这类危机的应急机制,和社会心理疏导机制都没有建立起来,像红十字会之类的NGO(非政府组织)和社区组织也都不存在,新闻报道这样放开当然会引起恐慌。”

  但他也相信:“信息公开还是好事,短期可能有恐慌,但长期却有利于建立一个更透明的应急机制,否则大家永远都不会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博讯(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