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与流感:两次致命的流行病

译者按:今天活在地球上的我们,都是历次冷酷无情的自然选择的幸存者的后代。这次来势汹汹的SARS,致死率不高,也许跟二十世纪初源于美国、席卷全世界、夺去近三千万条生命的流感有关,因为它使我们的祖先经过了一次磨炼和淘汰。曾三次流行于欧洲的鼠疫(又称黑死病),总共致死近一亿四千万人。鼠疫惨痛的后果中的一个亮点,是幸存者中有益的基因变异得以传世,使他们的后代阴差阳错地对AIDS的病原HIV有了免疫力,真可谓祸中得福,无心插柳柳成荫。(参见http://www.aegis.com/news/re/1998/RE980504.html)

进化的戏剧,每一天都在上演,是喜是悲,要看幸运女神的青睐,让谁来谢幕,尽管这幕似乎永远也落不完。〗

鼠疫。

只要一提这个名字,许多人的脊梁就会发冷。

这瘟疫致起命来,“碍”你没商量。不仅致命,看起来也让人惊心动魄。

感染上鼠疫病菌的,死亡率为90%。它由旧英格兰黑鼠身上的跳蚤传播。症状非常明显:肿大的淋巴结、高热和谵妄症。在最坏的情况下,患者的肺部被感染成肺炎。病人的每一次咳嗽、喷嚏、甚至开口说话,病菌都会传染给旁人。

一旦染上鼠疫病菌,死亡在一周以内就可能降临。

鼠疫的大爆发,共有三次,分别于六、十四和十七世纪。

总死亡人数为一亿三千七百万。

因为死亡人数如此巨大,人们一般认为鼠疫是有史以来最厉害的瘟疫,但实际上它并不是(我们并不想因此就淡化它的严重性)。

鼠疫最猖獗时,一年曾夺去二百万条生命。

这听起来很严重,但还有更严重的。

那就是一场曾在一年内夺去至少二千五百万人生命的世界性大流行病。

一场基本已经被忘却的疾病。

一场发生在二十世纪的疾病!

我知道你脑袋里在转什么:爱滋病、梅毒、或许是让人毛骨竦然的伊博拉。

全错。

那是一场爆发于1918-1919年间的流感,刚刚在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这次大战的四年中,有九百万死亡)。

这可不是什么小毛病,地球上每个人都可能染上。

这场流感,源于美国。

仅仅一年,美国就有近两千万病例,其中近一百万人死亡。

这场流感的病原,到现在还不是很清楚,但大家相信,它是一种突变后的猪病毒

它开始于1918年3月11日上午,地点是肯萨斯州的方斯顿军营。

某连炊事员艾尔伯特·米丘到部队卫生所看病,症状似为典型的感冒:低热、中等喉痛、轻微头痛及肌肉痛。卫生员建议卧床休息。

到中午,107名士兵发病。

不到两天,522名士兵发病。许多因为严重肺炎而病危。

没多久,全国各地的军事基地都有发病的消息传来。

几千名在东海岸的海员发病。

一周内,流感传染到封闭的地域,如旧金山附近的阿尔克揣兹岛。

不管病原如何,它肯定是靠空气传染。

七天之内,全美所有州都被传染。

然后,流感漂过了大西洋。

到四月,法国军民均被传染。

四月中,流感访问了中国和日本。

五月,流感遍布非洲和南美。

真正致命的,是传染后并发的肺炎。

在费城,每千人死亡158;在巴尔蒂摩,该数字为148;在华盛顿特区,109。

黑暗中的一丝光明,是在任何一个被传染的城市,发病高峰在两到三个星期内。它来势凶猛,去势也迅急。

美国死亡人数为85万,为世界上所有被传染地区中受影响最小的。

在阿拉斯加的淖姆,爱斯基摩人口的百分之六十,成了流感的牺牲品。

南太平洋的萨摩亚群岛,80-90%的人口被感染,许多幸存者死于饥饿,因为流感使他们无力进食。

始发于欧洲的豪华客轮,在到目的地纽约时,乘客减员7%。船上狭小的空间,为传染率最高的地方。

风消雨住后,两千五百万人死亡。有些人估计死亡人数达三千七百万。

这场流感,在开始十八月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再也没有露过头。

这是怎么一回事?

直到最近,还没有人知道答案。1997年3月,新闻传来,在华盛顿特区的军队病理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分离出了流感病毒的基因物质。

无巧不成书。流感病毒的活体早已消失。但在1918年,军医做尸体解剖时,留了一些样本,保存在甲醛溶液里。其中的一个玻璃容器里,装着一位死于1918年9月26日的21岁士兵的肺。

有了!

研究人员花了近两年的时间,才抽取了流感病毒基因的百分之七,即便如此,收集的证据已足够提供大量珍贵的信息了。

看起来,流感病毒先从禽类传到猪,再从猪传到人。这种病毒,是所有病毒里最致命的。在禽类身上,该病毒很稳定,偶尔会传到猪身上。当然,猪一旦被传染上,它们的免疫系统便开始发生作用,只有某些变异后的病毒才能生存下来。1957年的亚洲流感和1968年的香港流感,均是从猪病毒变异而来,但没有美国流感病毒那么致命。

令人不安的是,类似的流行病还会发生,而且我们毫无防备。

这篇文章有用与否,读者诸公见仁见智。

〖太蔟译自http://home.nycap.rr.com/useless/bubonic_plague/index.html。

本文留言

作者太蔟 译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