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温家宝出手狠辣

20日,中国高层采取了史无前例的果断措施,免去卫生部长张文康以及北京市长孟学农的党政职务。此举不仅让海内外舆论感到震动,而且对大陆各级官员也是一次灵魂深处的震撼教育。过往“刑不上大夫”,凡事只找一两个小官僚搪塞了事的作法,得以彻底改观。

大陆当局以及卫生防疫部门在沙斯疫情问题上的迟钝反应,已使得中国过往苦心经营而得来的开放形象蒙上厚厚的尘埃,而中共新一代领导人决心与时俱进、塑造执政新风气和新形象的努力,也几乎因为若干庸官的官僚习气和墨守成规毁于一旦。在充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以胡锦涛和温家宝为首的最高领导层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采取如此大刀阔斧的举措,在中共建政50多年的历史里实在是前所未见。

胡温出手狠辣

温内阁成立不到一个月,现在竟拿出两个部长级高官“祭旗”,出手之果断狠辣,的确叫外界刮目相看。此种“杀二儆百”措施,足令一众地方诸侯侧目。它展示了新领导人的新作风和自信,表明他们有决心化解危机,同时也希望因势利导,克服体制上的诸多障碍。仅就此而论,算是对国人和国际社会的一种富有诚意的交代。

胡温体制的决断措施,究竟向外界传递了什么重要信息?首先,它显示出中国政府和执政党对沙斯疫情的防治工作高度重视,采取了积极面对的态度。

其次,胡锦涛、温家宝以及其他高层的诸多表现,显示出北京当局正在努力克服前一阶段的被动态势,解决已经暴露出来的诸多弊端和问题。

再次,它从侧面证实了此前的缓报、瞒报现象,说明全国性的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尚未建立或者不够完善,而以往的危机处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内外局势,不能满足百姓对知情权的诉求。

海外媒体对沙斯疫情的报道,持续时间长,焦点集中,多半对香港以及大陆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法进行批评和评论,大致上可以分为几种类型:一是别有用心,幸灾乐祸,借题发挥;二是客观报道,严词批评;三是人云亦云,以讹传讹。

除了极少数个别媒体外,对大陆比较友善的媒体多半是恨铁不成钢,爱之深责之切,多数华文媒体属于这个类型。

  对海外各种媒体的批评,大陆当局的取态不外乎两种:

  一是不分青红皂白,悉数敌意解释,无限上纲上线,一只眼睛观天下,以“阴谋论”观点看世界。究其根源就在于缺乏自信,缺乏危机处理能力,缺乏对国际政治的准确理解,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方式。这种心态不利于新世纪的中国,不符合求改革、求发展、求稳定的中国之需要。这种人在中共内部甚多,是大陆政府无法在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上迈出更大步伐的最基本原因。

  二是认真反省,虚心检讨,积极面对,决心改善,纠正不足。胡锦涛、温家宝以及一众具有改革开放意识的中共高官均有此种表现。这种态度令人激赏,值得肯定和加分。

  以胡锦涛为首的中共新世代,在后知后觉的危机处理过程中,其实还反映出一定程度的自信。这种自信是六四事件之后大陆当局所缺乏的一种政治气质。他们及时掌握和了解外部世界,也了解这样一个事实:只要真正面对和化解危机,就可以重新获得国际社会的接受,并趁机对现行体制的诸多弊端进行改革。

  同时,他们还对症下药,对充分暴露出来的诸多陋习和制度上的弊病进行深刻反省和检讨,意识到处理沙斯疫情仍需要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合作。但在同时,坚持以我为主,求其在我,充分尊重世卫组织专家的意见,但也必须按照过往的成功经验,掌握分寸,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挥泪斩学农”

  孟学农属于团派系统,一直被视为胡锦涛悉心培养的明日之星;而张文康与江泽民的渊源甚深,能够顺利过渡到温内阁,江泽民的功力不小。但胡锦涛在“挥泪斩学农”之际,也毫不迟疑地对张文康下手,表明自己的决心和力度的确很大。胡锦涛等人一定已经意识到,必须痛下决心,对这次暴露的体制弊端,要从体制改革下手;而属于问责官员的责任,就必须有所承担。

  但从今次处理和应对沙斯疫情的情势来看,中国要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似乎还有一段路程要走。

  值得注意的是,江泽民至今没有公开发表任何言论和意见,私底下表现如何,我们无法准确获知。但有一点可以确信,即使江泽民对今次危机处理有不同意见,即使有意为张文康缓颊,但在胡温体制一体化运作及其表现的决心面前,江泽民未必有“倒行逆施”的十足把握,也未必有逆水而上的实力。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