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储蓄折射三大问题

 ●供求结构失衡


  ●投资渠道不畅


  ●金融风险集中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教授指出,巨额储蓄存款反映了我国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同时折射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三大问题。


  一是供给与需求在结构上失衡。“总体上,我国的生产与供给是平衡的,但在生产与供给的结构上有问题,也就是市场上缺乏满足现阶段居民需求层次的产品,导致人们消费欲望下降,产生消费瓶颈。”二是投资渠道不畅。由于缺乏适销对路、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匹配较好的投资产品,居民不得不把钱存到银行。三是金融风险过度集中。居民将钱只放入银行一个投资渠道,一方面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国家的整个金融风险集中到银行,不利于风险分散。


  赵锡军分析:“人们将钱放到银行是打算把现在的购买力放到以后实现。”这样的动机有两个,“一是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存钱为以后的消费做准备。二是最近一段时间,物价水平有所下降,通缩迹象显现,大家不担心存到银行的钱会贬值”。但如果人们的消费和投资不被唤醒,长此以往,“国民经济生产力将收缩”。


  解决的办法在于扩大内需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赵锡军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只对拉动投资需求作用明显,但不能解决消费需求问题。“如今,应当采取的措施是必须让企业生产出适合居民需求层次的产品。另外,要采用金融手段刺激居民消费提前实现,使人们有能力获得原打算以后购买但现在就需要的产品,如房子、交通工具等。再有就是做好、做大现有的金融投资工具,并不断创新产品。”赵锡军说,“与其像过去那样政府花那么多钱来刺激投资,不如拿出一部分钱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现在,政府应当更多地考虑长远利益。”

(摘自北京晨报)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