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生家长的心里话:就怕学校不收“赞助费”

在国家机关工作的于女士,在“活动”了各种关系后,北京一所知名实验小学终于收下了她“自愿”捐助的 3万元择校费,她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这钱攥在她的手心里,都快被“攥”出水来了,攒钱的辛苦早已忽略不计,她觉得这是孩子远大前途的敲门砖。

  以下是于女士的自述,从中可以“一窥”择校生家长的普遍心态:
  过去是孩子有书读就行了,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就要面对到什么样的学校去读的问题。即便砸锅卖铁,向亲戚朋友借,也要让孩子上名校。不择校怎么行?明摆着的事实是,上不了好小学就上不了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基本上找不到好工作。事实上,公开的择校费还只是保底价,附带的赞助费更是高得惊人。据我了解,市一类学校赞助费为 5万元,所以我这三万元还算交得少。

  邻居家的孩子因为低于一所名校的分数线,结果一分交一万元。现在政府实行“小学按地段就近入学”“初中电脑派位”,初衷是好的,但大家为什么不满意?现在,很多家长苦恼的是找什么人收这笔赞助费,担心的是学校不收这钱。一所好学校总共就这么多座位,大家都想争,校方正可以来个“论质论价”。相距不过数百米的普通学校和名校,办学条件是天壤之别的。

  正因为校际差异的存在,导致了家长的择校热,而择校热的存在又加剧了校际间的差异,并促成了更高潮的择校热。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我们家长择校的代价当然就越来越大。好学校受欢迎,说明大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但对于择校,政府不能总用“愿打愿挨”的论调作托词。如果能让好学校的老师定期到薄弱校去任教,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了,那么家长肯定赞成就近入学。


新华社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