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的“行贿率”昭示了什么?

据《检察日报》消息:在著名抗日将领杨靖宇的牺牲地吉林省靖宇县,原白山市政协副主席李铁成担任县长和县委书记期间,借调整、提拔干部之机,大肆收受贿赂,款物折合人民币144万余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李铁成案有一个令人吃惊的现象是受贿面广,行贿者众。长达9页的“行贿人名单”显示,行贿者分布在县委、县政府机关各个部门,基层乡、镇机关,省直、中直企业等100多个单位。在全县范围内,所有的机关部门竟没有一个单位不向李铁成行贿,未发现一处“空白点”。据统计,全县160多名科、局级以上干部,除李本人和他的妻子外,几乎无一人不为了“政治前途”向他行贿。

笔者注意到,消息在谈到100%的“行贿率”时,用了“令人吃惊”四个字,但在我看来,此种现象其实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必大惊小怪。我说这话也并非主观臆断。多年来,我都仔细地观察到,在每年的中秋、春节两个节日之前,所在小城的那些地位显赫的权势部门领导的宿舍门前,总是车水马龙,交通拥堵,前来“进贡”者络绎不绝,排队等候。而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样的“景观”绝非个别,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恐怕莫不如此。所以,对李铁成案人们不会感到吃惊,而是见怪不怪了。

100%的“行贿率”说明:用人上的垄断性是多么严重!请看:李铁成在出任靖宇县县委书记后,就迫不及待地抓了个“一把手”工程,使机关各部门“一把手”的使用,只能由他一人“钦定”。他不点头,“谁也不好使”。不少“一把手”们很快明白过来了,不给李“上上炮儿”(即送礼行贿),就别想在他这个“一把手”底下再当“一把手”。为了将全县领导干部的命运完全操纵在自己的股掌之间,李做书记6年中,频繁调整干部,搞得全县干部人心浮动,不得不把心思用在如何升迁上。于是,一些领导干部逐渐把贿赂李铁成作为升官晋爵的必由之路,成为穷县富书记的生财之道。

100%的“行贿率”还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行贿买官之风是何等盛行!从李铁成大肆受贿而“心安理得”的心态和行贿人坦白交代的行贿目的来看,靖宇县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已完全进入了非常可怕的“花钱有官做,做官有钱花”的恶性循环圈。虽然李铁成受贿钱物高达144万元,但与很多受贿者不同,李没有索贿行为。之所以如此,正是当地猛烈的送礼行贿之风,像高效催化剂一样,加速了他的腐败。正如李在《悔过书》中所说:“这钱是送给县委书记的,不是送给李铁成的,换成孙铁成,他们也照样送。倒不是我选择这些日子让他们来送钱,而是他们在这样的日子来送钱物。”

100%的“行贿率”又让我们不得不发问:纳税人的钱到底有多少被“挪作他用”?地处吉林省东部山区的靖宇县,是吉林省的几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该县1999年的财政收入只有1920万元,城镇人口平均每月收入不足230元。然而就在这一年,身为县委书记的李铁成却利用职权疯狂受贿近44万元,相当于当年全县财政收入的2.29%,占全县200多名科、局级以上公职人员全年工资额的近80%。如此说来,领导干部的薪金不都用于买官了吗?非也。如果从个人身上“出血”,那点工资也远远不够。渠道显然只有一条:公款行贿,狂用纳税人上缴的税款,实现自己保官升官之目的。


今日早报(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