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和黑色收入

由“灰色经济”与“黑色经济”构成的隐形经济相当于中国GDP总量的15%至20%由“灰色经济”与“黑色经济”构成的隐形经济相当于中国GDP总量的15%至20% 。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也是社会经济结构快速调整的时期,容易出现管理和发展不平衡的局面,这就为隐形经济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和发展的条件。中国隐形经济的高增长期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虽然现在表现出来的是增势减缓的局面,但隐形经济在中国的发展依然不容忽视。”

  什么是隐形经济?用一句话来解释就是:处在政府管理监督之外或者背着政府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这种经济不在国家的正式统计之内,隐藏在公开统计数字背后,是不合法、不公开的。“按照2002年全国GDP为10万亿元的规模计算,中国隐形经济的总量在1.5万亿元到2万亿元之间。”就算隐形经济增幅出现回落,按GDP15%的比例,即1.5万亿元的规模肯定是有的。“我国的隐形经济由‘灰色经济’和‘黑色经济’两部分组成。”

  “灰色经济”在隐形经济中占了大头。“灰色经济”主要指没有纳税的收入,一部分是在国家监控之外的非法经营,这种经营活动对社会没有危害,但却在国家税收、工商部门的监管之外。另一部分是在职职工的非工资性收入,比如,工作之外干“副业”、公款私存、挪用公款炒股等,“公款私存的情况曾经一度十分严重。”银行实行实名制前,当时全国的个人存款有6万亿元,其中有1万亿元是公款私存。

  现在最突出的问题出现在高收入者的纳税问题上。刘晓庆事件之所以受到广泛的关注就是因为这一事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最近几年高收入群体增长很快,调查显示,这些人的收入中50.2%是来自工资性收入,其余一半几乎无法监控。”“有一种说法是全国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但是从税收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税收还是由较低收入的群体在承担着。”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